新廢文網 - 耽美小说 - 台湾娱乐1971(YD)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18

分卷阅读518

    城与中影文化城结成兄弟片场,两个片场互通有无,以便于片场的发展和电影剧组拍摄便利。

    今天,王梓钧又和黄汉卓发表申明,王氏电影公司与第一影业机构结威合作伙伴,承诺双方在影片拍摄和上映时给予对方最惠待遇。

    这连续两天的动作,立即就在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纷纷揣测王梓钧他们的目的何在。而那些已经放假回家的记者,也被招回来做采访报道。

    第二天的和杂志上,公开了中影、第一影业、王氏电影三家的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三家公司旗下的院线将提升影片上映的标准,粗制滥造的烂片将无法在三家院线上映、过于血腥暴力的影片,则会放在晚上十点之后上映。

    对于这个声明,大多数影迷举双手赞威,因为他们时常遇到那种宣传得不错,一进影院就后悔却不能退票的电影。

    在六十年代,那时候的影片还不多,即便是烂片也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说实话,那时候的烂片还不如现在多。可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繁荣,港台东南亚的票房不断增加,投资电影的暴利吸引了无数闻到鲜血的商人。这些商人纯粹是看什么题材的电影火就投资什么,于是就出现无数粗制滥造的跟风片,造就一部部的烂片。

    与影迷的支持不同,那些小的电影公司却如坠冰窟,三家院线抬高上映门槛,这不是想要他们的命吗?这就是王梓钧的目的所在,这些小公司,要么好好拍电影做大,要么被淘汰。

    在申明文章后,两家杂志同时发起投票,投票内容是上一年度的十大华语烂片。

    台北希尔顿大饭店的一间休息室里。

    王梓钧与梅长龄、黄汉卓,以及国际影片、利铭电影、巨星电影等公司的老板坐在一起。今天来这里,就是要讨论台湾电影发展的问题。

    王梓钧与梅长龄、黄汉卓两人讨论了好几天,梅、黄两人都不赞成成立什么电影工作者协会,因为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制片人协会了。

    不过他们在发展台湾电影这一点上,却和王梓钧的想法是一样的,谈来谈去,最终决定由梅长龄牵头,召集备大电影公司成立一个基金会。

    (事实上,即便没有王梓钧出现,这个基金会也会成立。在,惦年,台湾电影界的一些有识之士,鉴于台湾电影的现状,为了台湾电影能健康有序发展,合作成立了一个电影基金会。全称名叫“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梅长龄道:”我就敞开来说吧。这个基金会成立的最终目的,对于党国来说,就是为了扩大政治文化的影响:对于我们电影人来说,就是为了台湾电影事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各位老板来说,就是更稳定长久的赚钱。”

    王梓钧坐在沙发上,一边喝茶一边观察着在座的众人。虽然都是为了把电影做长久,但王梓钧和梅长龄的想法却有些不一样。王梓钧的想法是成立协会,订立行业基本标准,打压粗制滥造片,抬高电影制作的门槛,为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梅长龄就要温和得多,想要创立电影发展基金会,扶持新人,宣传电影文化,鼓励创作。

    “梅总你就直接说吧,我举双手赞成。”

    黄汉卓笑道。

    梅长龄拿出一个文件夹,说道:“这是我制作出来的初步方案,你们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或者补充的。”

    在座的人轮流翻看着文件,轮到王梓钧时,他大致的看了一眼,上面大概是基金会的章程和构架,基金会的管理机构是董事局,设立董事长,以及常务董事若干,董事若干……王梓钧心中一惊,这老头早有准备啊,上面各方面部考虑到了,这事恐怕他已经思考很久了。嗯到梅长龄前几天还在打埋伏,这样的事不说出来,王梓钧就是一阵郁闷。

    其实梅长龄也不是真想隐瞒什么,而是这个基金会的成立要向上面申请,上面没同意之前,他并不想大肆招摇。那天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现场,和王梓钧谈论电影现状,也不过是在试探王梓钧的想法而已。

    就在众人传阅的时候,梅长龄继续道:

    “基金会的钱,教育部会拨一笔款,并且在行政上给予一些便利,剩下的钱就要靠大家出力了。而且第一届的董事长,上面说必须我来当,这个没法商量。我也五十好几的年纪了,董事长四年换届一次,我在这里保证,我不会连任。”

    “我同意,要出多少钱梅总尽管说。”王梓钧直接表态道。

    琼瑶看王梓钧一眼,她和王梓钧现在是合伙人,王梓钧既然答应了,她没理由不同意,当即也举手表态。

    其他几个互相看了看,都点头同意。

    大家谈定之后,便在一起商量细节,足足谈到天黑,才将基本的内容敲定,决定在过完春节后招兵买马,宣布成立基金会。

    王梓钧又留下来同梅长龄、黄汉卓两人聊了一阵,才下楼坐车离开。

    呆在车上,王梓钧不禁有些迷茫,台湾电影在匆年代初就开始走下坡路,钙年过后就只能苟延残喘了。自己的到来,真的能让台湾电影生命力延续吗?

    在后世,大多数人只把台湾电影没落说成是只重文艺,不重市场,这种说法太片面了。

    如果拍商业片有钱赚却只去拍没有场的艺术片,难道那些制片公司是傻子不成?其实那时的华语电影中,大多数的商业片都走出自台湾,一年几百部的电影产量,仅次于好莱坞和宝莱坞。

    台湾电影的没落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小企业急求近利,充满了投机与泡沫式的制片方式刃年代末:武侠动作片与文艺爱情片的反覆拍摄,题材内容掏尽,逐渐丧失票房号召力。另外,当时刘家昌的电影制作非常简陋,而且周期短,却因为故事讲得好,里面插曲好听,部部卖座。结果引起无数人跟风,电影的拍摄变得简陋化,拍电影的整天考虑的是请哪个歌星来参演,给电影配什么插曲。

    在资本主义下的工业化地大量复制生产,台湾电影的创作能力难以提升。

    同时,这个时期电视机在台湾已经普及,个人年观影率迅速下降。人们看电影的次数少了,难得出来一回,自然要挑好看的。这个时候新艺城成立,香港电影好片无数,人们当然要选更好看的香港片。

    中小公司由于缺乏自己的发行渠道,国片院线又有包底制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