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在线阅读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69节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669节

    王丽霞就找出了一系列的检测结果。

    王浩则是查看起一个个数据,就像是王丽霞的说法,其他的元素就只是‘疑似’发现,检测过程中发现了数据偏差,但有的数据偏差也只是在常规范围内,很难界定是否真有发现。

    如果想要确定发现,就必须要做一系列高精度的实验,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提取也会非常的复杂。

    硅,就不一样了。

    一阶硅的含量实在太高了。

    他们所使用的硅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是作为半导体材料使用的,应用领域的名字叫做‘矽’。

    当一阶硅含量高的时候,‘矽’的物理特性明显得到增强,自然就很容易检测出来。

    过了一段时间,汪辉、周青等人结束了时间,一起从办公室里走出来。

    汪辉走出门还摇着头。

    “不理想?”王浩注意到汪辉的神色,开口问了一句。

    “不太理想。”

    汪辉说着‘不理想’,却显得精神奕奕,“我们刚才的实验,还是无法百分百确定发现了一阶氢。”

    “压力、密度测试,即便是精度再高也会有偏差,必须找其他办法进行测定才有说服力。”

    “不过,大概率是有的。”

    “多大概率?”

    “95%以上。”

    “还好……”

    王浩思考着点了点头,物理实验发现‘95%’的概率可不高,升阶元素的发现上,要‘99.99%’以上的概率才有说服力。

    汪辉接了杯水,坐下来问道,“王院士,磁化材料还是太少了。有些实验需要更多的材料,你们能大批量制造吗?”

    “大批量……多大批量?”

    “就像是磁化铁材料,要是能有几十千克、一吨……反正越多越好,就能进行更多的实验。”

    王浩用力咧咧嘴,摇头道,“暂时不可能。”

    “为什么?”汪辉有些不明所以,他不知道f射线发生技术,还以为材料是常规强压湮灭力场实验制造出来的。

    王浩道,“我只能和你说,制造的方式不一样。”

    “好吧。”

    汪辉也知道保密问题了。

    ……

    材料检测中心的工作还在继续。

    后续的实验测定工作,最少要持续一个多星期时间,王浩也留在检测中心一天,又去了湮灭力场实验基地,才重新返回了西海大学。

    接下来就是等结果了。

    但是王浩的工作依旧忙碌,他只休息了两天时间,就又去西京参加科技部门牵头进行的核聚变论证会议。

    这次的会议和上次不同,很多参与过实验研究的学者,都开始看到核聚变的论证。

    他们认为核聚变项目‘最少能通过论证’。

    比如,汪百川。

    他没有和其他人说起‘见到的恐怖点火技术’,谈到核聚变论证却非常看好,“论证通过肯定没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有关升阶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突破,包括钢铁、合金、超导材料,等等。”

    “这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材料技术基础。”

    “按照王院士的设计理论,有了材料技术基础支持,其他的问题就不大了……”

    这个说法得到了认可。

    国际上的核聚变研究,重点在于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当然也少不了材料方向的支持。

    王浩给出的核聚变控制解决方案,则是弱化了螺旋磁场的设计,让磁场多出一个‘开口’,但对于材料技术的要求更高。

    虽然材料技术要求高,但材料技术也在蓬勃发展。

    升阶材料的研究如火如荼的进行,国内外已经有了多项震撼人心的成果过。

    比如,航空材料院就研究出了一种高熔点、高韧性的镍铁合金材料,比原来的材料性能增加了30%。

    放在十年前,类似的成果会让国际震惊。

    高熔点、高韧性的镍铁合金,是航空发动机的扇叶材料,就能支持制造更加高端的航空发动机。

    现在不同了。

    好多材料研究机构、企业,都有了相关领域的成果,航空材料院的研究发现,放在其中也很不起眼。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内外都在关注反重力飞行器。

    反重力飞行器是电动机推动,航空发动机技术受到的关注自然降低,肯定比不上超高性能的超导电动机技术。

    超导电动机内部的扇叶,并不是处在高压、高热环境。

    镍铁合金也只是一个选择而已。

    核聚变项目的第二次论证会议,就有好多学者主动发言,他们谈起了自己手头的研究进展,一个个研究和想法汇总下来,解决了很多细节上的问题。

    大方向,还是容器技术和材料研究。

    当有了一个个技术突破的时候,核聚变论证完成似乎近在眼前。

    “等下一次论证,再有一些技术突破,就差不多了……”会后徐老师对王浩说道,他的工作压力很大,但还是很期待的。

    王浩笑道,“马上就有了。”

    “马上就有?”

    王浩道,“我们最近的实验,您也知道吧?如果能制造出更精细的颗粒性材料,力场容器技术就会有突破。”

    “我们也在研究致密材料技术。”

    “还有,我们最新的发现,暂时还没有提交,您就等着新的报告吧。”

    “什么发现?”徐老师感兴趣的问道,“是不是f射线那边?我知道你们进行了新设备的激发实验。”

    “对。”

    “升阶元素?”

    “很多。”

    “很多?”

    徐老师听到这个词都惊住了,“有多少?”

    “好几种。”

    王浩道,“虽然f射线制造磁化材料的效率很低,但如果只是用在核聚变技术研究上,也够了。”

    徐老师顿时深吸一口气。

    他消化了一下信息,忽然开口说了句,“对了,航天局那边,设计司的赵老师可能会找你……”

    “什么事?”

    “数学问题。”

    ……

    赵老师找王浩确实是询问数学问题,只不过数学问题的规模有点大,他想让王浩看一下‘登月计划’,并对于往返的轨迹进行计算和修正。

    王浩回到西海大学,就等来了赵老师。

    他们是在办公室里见的面,赵老师还带着两个老院士,还有三个年轻一些的研究员。

    其中一个叫袁志方的院士说起了想让王浩帮忙解决的问题。

    王浩听的都惊住了,他满是不解的问道,“你们不是在开玩笑吧?整个往返轨迹的计算和修正,这可是个大项目。”

    “我们也没有办法啊……”

    赵老师苦笑道,“现在的设计已经是我们所认为的最佳方案,但是,我们遇到了个问题——能源不充足。”

    “不充足?”

    “对。”

    赵老师道,“不是不够,是不充足。按照这份设计,返程时能源会非常有限,遇到什么问题,可能就会能源不足。”

    袁志方跟着解释道,“航天器在太空中,除了内部的固体燃料,其他就只能靠太阳能面板补充,我们的太阳能面板设计已经最大化了,再大就会影响到航天器整体运作……”

    “如果能对于轨迹再进行修正,减少固体燃料使用,才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能量问题。”

    王浩拿过文件仔细看了一下,顿时都感觉脑袋有点疼。

    ‘登月’是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即便只是往返轨迹的设计,都牵扯到一系列的问题。

    这确实是数学问题,但已经是很多顶尖科学家计算的结果。

    再修正?

    别说可能还是不可能,即便是能够再进行修正,完成近乎‘最优设计’,提升的幅度也不会有多大。

    他仔细思考着,忽然眼前一亮,说道,“固体燃料应该不能再增加了,你们为什么不从太阳能电池板上寻找解决方案呢?”

    “比如,你们可以采用性能更高的太阳能电池板。”

    “……”

    “……”

    赵老师、两个老院士,再包括几个研究员,全都感觉听到了个很荒谬的建议。

    太阳能电池板?

    性能更高?

    这和‘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