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争魏在线阅读 - 第1147章

第1147章

    而他们的子孙却一代不如一代,看不清形势,走到了大秦的对立面。

    “太子,你觉得如何处置他们?”

    颍川士族盘踞中原多年,树大根深,说好办也好办,说不好办也不好办。

    “儿臣觉得,夷灭三族太过了,颍川诸族盘根错节,必会牵连甚广,当诛其首恶,余者流放于西域、河湟、南中诸郡,以彰显大秦恩德!”

    这时代很多人宁愿杀头也不愿流放。

    杨旭的办法也差不多把颍川士族连根拔起了。

    “伯玉以为如何?”杨峥原本想夷三族,以震慑天下豪强。

    不过现在的大秦也不需要用颍川士族的人头立威。

    “颍川士族几十年人望,若夷其三族,天下人必怜之,臣以为太子之法颇合事宜。”卫瓘倒是赞同太子的办法。

    杨峥点点头,天下一统,能少杀就少杀吧。

    也算给杨家积些阴德。

    汉末以来死的人够多了。

    “那么此案就交给伯玉秉公办理。”杨峥笑道。

    卫瓘和杨旭同时一愣。

    “臣领命。”卫瓘拱手而退。

    杨旭不解,“父皇为何要让卫令君处理此事?”

    杨峥望着他,“伯玉当年在洛阳官至尚书,与中原士族颇有渊源,大秦一统天下,你可知谁的势力膨胀的最快?”

    杨旭恍然大悟。

    “治国不能只看忠诚,任何势力膨胀太快都是危险的,现在提醒一下,避免将来失控,大家都难办。”

    聚集在卫瓘旗下的人越来越多,这绝不是什么好事。

    卫瓘本身也是士族……

    第八百八十一章 石出

    卫瓘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杨峥的心思。

    一统中原之后,卫瓘更是水涨船高,投入他门下的人越来越多。

    论功劳,卫瓘不及鲁芝和杜预,与张特在伯仲之间,但卫瓘得到的权势却是最多的。

    鲁芝不为后人计,两个儿子,五个孙子,到现在官职最高的也不过是县令和宣义郎,还一再推辞朝廷的封赏。

    杜预和羊祜有急流勇退之心,多次上书,告老还乡。

    王濬为了自保,不惜自污名声。

    与他们相比,卫瓘就有些显眼了。

    当然,卫瓘的才能绝对担得起尚书令一职。

    不过树大招风,朝中不是没有竞争者,这几年他们与青营之间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了。

    他能控制自己,但手下这么多人,全都能不过界吗?

    卫瓘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回头望了一眼太极殿,忽然感觉太极殿有些深不可测起来。

    皇帝毕竟是皇帝……

    太极殿内,父子的对话还在继续。

    “为君之道,首在平衡国中各种势力,朝廷往往就是毁在一方势力太膨胀,东汉晚年,宦官势力与外戚势力争斗,士族为了引董卓入京,东汉遂亡!”

    “难道朝堂上就不能没有争斗吗?”杨旭目光中带着几分天真,不等杨峥回答,摇头道:“历来就没有不争斗的朝堂。”

    “你说的不错,大秦一统山河,各方势力,各种派系,怎会不争?不争才是最大的问题,说明朝廷已经被某种势力完全控制!身为君主,必须永远保持清醒,让争斗维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比如这次,如果卫伯玉控制不住他手下的势力,那么就该父皇出手了!”杨峥平静道。

    卫瓘隐隐然成为大秦士族联盟的领袖。

    庞青、孟观处处针对他,固然也有自己的问题。

    但也是降将派过度膨胀导致的。

    所以这次让卫瓘去处理颍川士族,实际上是给他机会,主动与中原士族切割开来。

    这是为他好,也是大秦好。

    聚集在卫瓘旗下的人,可不都是正人君子,少不了居心叵测的牛鬼蛇神。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杨峥不想玩这套,就要适当点拨一下开国功勋们。

    “儿臣知道了!”杨旭拱手道。

    杨峥一叹,“帝王便是如此,不能有七情六欲,过度亲近任何人,依靠任何人都会出问题,孤家寡人,便是如此。”

    “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秦社稷,儿愿走下去。”杨旭眼神甚是坚决。

    十六七岁,不正是一个人立志的年纪?

    杨峥颇为欣慰,“好,大秦后继有人矣!”

    被牵连进太子遇刺案的不仅是颍川士族,还有众多中原中小豪族,卫瓘办事条理清晰。

    每个被牵涉进来的人,或多或少都曾与颍川士族沆瀣一气。

    全被被流放至边地。

    朱雀大街上,一干人犯蓬头垢面。

    作为首犯的荀勖也在其中,他死死盯着路过的卫瓘,“卫瓘啊卫瓘,尔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其不免乎?”

    卫瓘停下脚步,“公曾啊,士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没有士族,杨氏拿什么治国?”荀勖善于迎奉,暗中搅弄风云,司马攸的死他出力不少,在司马家混的风生水起,因此历史上风评不佳,被比作倾覆国家、搅乱时局的贰臣。

    其实他真正忠诚的是自己的家族。

    正是由于他在司马家的朝堂上形成了习惯,到了大秦依然如此,所以才会走到今日。

    卫瓘斜眼看着他,“此一时彼一时也,没有士族,还有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