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在线阅读 -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114节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114节

    那秦暴君竟然要从颍川征发两万的青壮去修建那阿房宫,颍川郡乃是昔日的韩地,韩地弱小,颍川郡也十分贫困,征发两万青壮,对颍川绝对是个巨大打击。

    张良先前就曾接到赵不息送来的信,告诉他始皇帝将会在天下范围内大举征发徭役,让他早做好准备。

    只是张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竟然这样快。

    他手中的消息是他在咸阳中的熟人派人快马加鞭传递给他的,秦暴君的政令应当还有数日才能传到颍川。

    张良有数日的时间考虑他该做些什么。

    张良攥着丝绢,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来他打听到的赵不息在河内郡的做法。

    修建大棚供来往的征夫栖身,包揽征夫服徭役中途需要消耗的口粮,还有给征夫普及有关徭役的秦律……

    赵不息曾经表示她愿意和张良合作,给颍川郡的征夫也提供一些帮助。

    当时张良拒绝了,他拒绝的原因很简单。

    颍川郡是韩地,韩地是韩国的土地,怎能让赵国后裔插手其中呢。

    张良拒绝的很干脆,他以为还有很长那个时间能让他想办法做些什么,甚至他还想过自己是否能趁着这个机会煽动黔首给暴君造成一些麻烦。

    可如今当张良真的握着这张丝绢,看到上面那几行触目惊心的大字后,内心却剧烈地挣扎了起来。

    暴君征发黔首徭役,韩地的黔首必定会对暴君更加恨之入骨,怀念韩国的黔首必定会更多。

    ……尽管韩国贵族对黔首也不好。可张良知道,人性就是会对自己正在经历的苦难加倍痛恨,而会美化自己已经度过的苦楚。

    正在经历的苛杂秦朝徭役和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一些年纪偏小一些的黔首甚至都没有经历过的韩国时期,黔首们必然会痛恨秦朝而偏向韩国。

    日后若是当真能够复国,那韩地的黔首也会更加愿意支持韩王室。

    张良的理智告诉他,秦暴君苛政,他应当添柴加火让韩地黔首更加仇视暴君。

    可是张良却犹豫了。

    烛光均匀地洒在如玉一般柔美的面庞上,张良右手不受控制地摸上了他放在桌案上的那卷被他反复阅读过的《申子》。

    他垂直眼皮,静静地注视着这卷竹简。

    申不害是韩国最出名的国相,在他在位期间变法图强,使韩国富强,其余六国无有敢侵韩者。

    张良此生夙愿就是成为申不害那样的韩国国相。

    让韩国富强,韩国黔首安居乐业……

    三日后,赵不息收到了张良寄来的信,信中告诉赵不息他想要登门拜访她。

    心爱的大才主动上门赵不息怎么会拒绝呢。

    尽管这段时间赵不息也因为河内郡那一万徭役名额而忙的焦头烂额,可接待自己心爱的未来大才的时间赵不息挤一挤还是能挤出来的。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河内郡均摊到的徭役名额似乎要比临近的几个郡县都要少一些,赵不息打听过了,河东郡颍川郡上党郡都是一万五千到两万名额之间,河内郡的黔首数目比这几个郡都多,可分摊到的徭役名额却是最少的。

    朝廷征发徭役并不是全天下各个郡县一起征发,而是有一套比较合理的制度,按照距离需要服徭役地方的远近和当地的黔首数目来征发徭役。

    这次征发徭役修建长城和阿房宫,第一批征发的人员就是距离边关和骊山比较近的几个郡中的黔首,共计十万人。

    然后同时距离这两个地方较远的郡中征夫开始往目的地赶,三个月后这第一批征夫的徭役时间到了下一批征夫也就刚好赶到接手。

    正在干活的征夫的数量要一直保持在十万人才行。

    赵不息都没忍住吐槽。

    难怪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都是楚地起来的呢,楚地距离骊山和长城最远,他们那边的征夫要赶到这两个地方单单赶路就是半年以上,服个徭役路上的路费直接让他们家财耗尽,他们不造反才怪呢。

    就在赵不息翘首盼望中,张良终于来了。

    张良乘坐着马车,从马车窗子中看着道路两侧的繁华景象,眼中满是羡慕。

    “不息把河内郡治理的很好啊。”张良喃喃自语,又想到自己那荒芜破败的颍川,张良眸色不禁黯淡了一下。!

    第124章

    河内郡尽管也收到了朝廷下发的徭役征发文书,但因为黑石子和徭役文书一起下达的还有黑石方面会做出的各项保障措施,所以黔首尽管还有些紧张,却不至于恐慌。

    道路两侧的小商贩依然热情叫卖着,扛着糖葫芦稻草棍的老妪老头穿梭在街头巷尾,垂髫小儿三五成群在街上打闹,身着短褐的青壮和妇人脸上也未见什么惊慌之色。

    听着耳边热闹的叫卖声,张良眨眨眼,有些恍惚。

    他在颍川郡,从未听过这般热闹的叫卖声。

    上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景象,还是数年前他去齐国游学时候,在齐国都城见过这么热闹的景象。

    那时候齐国还没有亡国,数十年的和平和靠近海边的地理位置加上有着稷下学宫这样浓厚的文化环境让齐国成为诸国之中最繁荣富裕的国家。

    不过前两年,张良再次去齐国旧日都城的时候,景象已经截然不同了。齐地依然比其他地方要繁华,齐地也因为齐王建接受后胜意见投降秦国而没有拼死抵抗所以并没有受到秦军的践踏,可是齐地的黔首却仿佛被人抽走了精神气一样也和秦人一样死气沉沉起来。

    听着耳边传来的叫卖声,张良竟然有些恍如前世的感触。

    “河内郡,真热闹啊。”张良低声道。

    正巧一个扛着糖葫芦串的老者从马车边上走过,张良叫住了他:“老伯,你卖的这是什么?”

    老者笑眯眯地推销自己的糖葫芦:“贵人,这是我们怀县的地方特色小吃,叫做糖葫芦,是用白糖熬化了裹的酸甜果,可甜哩!”

    他怎么不知道怀县还有叫糖葫芦的特色小吃呢,数年前他来的时候也没听说过啊。

    张良轻笑一声,摇了摇头,在意那些又有何用呢?

    “丈人,我买一串糖葫芦。”

    十几个大钱一串,的确不便宜。

    张良看着手上拿着的糖葫芦,轻轻咬了一口,一股浓郁的甜味充斥他的嘴巴,不过糖价高昂,这果子外面裹了一层清透的糖,算起来这个价格也不算太高。

    不过这样看来,怀县黔首的确是颇为富裕。这一路上看到好几个卖这个糖葫芦的商贩了,有这么多卖糖葫芦为生的小商贾,那愿意买糖葫芦的人应当也不少,一般的贫穷黔首可没有多少人舍得花费十几钱去买这买样昂贵的“奢侈品”。

    张良抿着嘴唇,不知想到了什么。

    他的耳边是小商贩的叫卖声,黔首的讨价还价声,稚童吵扰的大笑声,被乱跑的小孩撞到的大人的斥骂声。

    很快马车就到了赵不息府邸门前,赵不息早就在这里等着了。

    张良掀开马车帘子,轻轻走下马车,迎面看到的就是笑盈盈的赵不息。

    赵不息欢快的大喊:“子房!”

    脚下三步并作两步,几步就迈到了张良身前。

    张良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赵不息比他幼弟还要小两岁,加上性情活泼,张良总忍不住将她当作妹妹看。

    “你还没来过我家呢,正好这次过来多住几日,让我多招待你几日。”赵不息拉着张良迫不及待引着他往自己府邸中走。

    这可是送上门的大才,进了她的府邸就是她的了!今日张良能主动走近她的府邸,明日赵不息就有办法让张良心甘情愿为她效力,赵不息早就眼馋张良很多年了,可惜张良一直恪守着韩臣本分,和赵不息亲近也只是友人之间的亲近,从不登门拜访,也不多过问赵不息的私事。

    这样怎么能行呢,张良倒是秉承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态度和赵不息交往了,可赵不息却不愿意只和张良做朋友,看到韩成那样平庸之人却能得到张良的效忠,赵不息嫉妒的眼睛都发红,她恨不得和张良秉烛夜谈、促膝长谈、把臂而谈……最好张良能明悟要推翻秦朝,必须是她赵不息,然后转身投入她的怀抱中,自此勤勤恳恳替她卖命!

    可惜张良并不知道赵不息心里已经在想日后怎么诓骗他卖命了,张良只觉得赵不息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

    张良浅笑着任由赵不息将他带入雕梁画栋的赵府。

    “颍川郡要征发两万民夫去骊山修建阿房宫。”刚刚坐下,张良就轻描淡写地扔下这个消息。

    赵不息扬了扬下巴,了然:“这是将秦地的部分徭役给分担到颍川郡了吧。”

    在秦朝,距离咸阳太近可不是什么好事。虽说天下已经一统,可到底统一的时间还太短,而七国并立的时间又太长,从始皇帝到升斗小民,恐怕没有人真的将天下所有人都看作秦人。

    在秦朝廷看来,秦地的老秦人才是他们自己人,其他地方的都是六国之人,自然想怎么压榨就怎么压榨。这次征调民夫,据赵不息所知,秦地一共才征调了不到万人,剩下的征夫都是从其他六国之地抽调的。

    颍川郡的人口并不多,却足足分摊了两万的徭役名额,还不就是因为韩地和秦地挨着,征调的老秦人少,自然要从临近郡县抽调的人就多了。

    “颍川本就民生艰难,这两万青壮一没,恐怕这两年会更难熬了。”赵不息轻叹一声。

    “若是只征召两万青壮倒也还好,可韩地紧挨秦地,六国之地中距离骊山最近,恐怕两万人只是第一次抽调的数量,往后必然会再抽调更多人。”

    张良摇头苦笑道。

    何止是难熬啊,韩地虽然地处天下中心,可常年夹在秦魏之间,长年累月被各国欺负,今日被秦国割一城,明日被魏国割一城,到了他父亲担任韩相得末期,人口总共还不到百万,其中去掉老幼妇疾者,剩下的青壮不过三十万人。

    按照第一批就抽调了两万人来估测,三年内要抽调的青壮恐怕能到五万,达到恐怖的六丁抽一的比例。

    而近几十年来,七国之间最惨烈的长平之战,为那一战,赵国征兵就是六丁抽一。当然徭役和战争不能相提并论,徭役虽说也会死人,可概率比起战争来就小太多了。

    只是对韩地黔首来说,依然是一次巨大的灾难。

    张良看向赵不息,拱手道:“我这次来,就是向不息赔礼道歉,并且想请不息同我一起,在颍川郡内也修建一些棚子,好歹让征夫沿途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赵不息哪里品不出张良这番话背后的含义。

    本来她之前向张良提议要在韩地也做一些“善事”,目的就是能有个正大光明的机会将自己的势力插入韩地,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个目的她和张良都心知肚明,所以张良拒绝她,赵不息也不意外,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张良不愿意赵国人插手韩地才正常,若是张良欣然同意,那他也就不是以谋略见长的谋圣了。

    赵不息先前也就是随口一问,也没想过张良会同意。

    可如今张良的这番话,这是同意了?看出了赵不息的诧异,张良突兀一笑,不慌不忙道:“昔日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依靠秦国秦穆公的势力继位,自此以后晋国和秦国结为秦晋之好,我的主君韩成虽然没有重耳那样的本事,自认为没有本事与黑石子结为秦晋之好,却也愿意和您结盟,请您像秦穆公帮助公子重耳一样帮助我们吧。”

    张良并不是一个自视甚高的人,他很能认清自己现在的处境,他的目的不是让韩国在六国之中称霸,而是让韩国复国,韩国本来就是一个小国,被其余诸国欺负了上百年了,也没什么傲气,依附谁不是依附呢?

    就如在历史上,张良也是一边做着韩王成的臣子一边又时常写信给刘邦出谋划策,一遇到自己和韩王成打不过的仗就向刘邦求援一样。

    张良如今对赵不息就是这个态度,我名义上不做你的臣子,但是可以代表韩国势力依附你,你可以事实上在韩地发展势力,但是名义上,韩地还是韩王室的地盘。

    “我明白子房的意思了。”赵不息轻笑一声,“能和子房共事,是不息之幸也。”

    管他名义上属于谁呢,反正事实上属于她就好了,到了她手中的地盘就是她的。

    听到赵不息的话,张良也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浅笑:“良,亦求之不得。”

    大前提确定好了,两个人的谈话就顺利了许多。

    “颍川郡的郡守孙严与我家有旧,我欲将他引荐给你。”张良轻描淡写地抛出了这么一件大事。

    仿佛只是在说今天中午吃什么一样平静。

    赵不息忍不住嘴角抽抽。

    她就说为什么历史上张良博浪沙袭击完秦始皇以后能安然逃走呢,其实上一次张良抢先一步接到始皇帝将要搜查大铁锥的消息时赵不息就知道张良肯定是在秦朝廷有熟人了,只是没想到这个熟人竟然会是颍川郡的郡守。

    合着秦三十六郡的郡守之中早就混进去六国余孽了啊。

    有郡守作为靠山,秦军能搜查到张良的踪迹才怪呢。

    见到赵不息吃惊,张良轻笑一声解释:“我的大父和父亲五代相韩,故旧无数,现在的颍川郡郡守孙严曾受过我父亲的活命之恩,所以他虽是秦臣,却一直站在我这一边,就连颍川郡郡守一职,也是孙公为了报恩而主动向秦朝廷求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