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在线阅读 -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60节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360节

    虽然太子立下战功很好,但身为长辈,子楚和蔺贽不希望嬴小政出任何意外。

    嬴小政这次乖乖听训,没有叛逆,还发誓绝对不再犯。

    至于誓言什么的,说一句祖宗天神就行了,难道还要再次许下实质性的诺言吗?嬴小政又不傻。

    看到嬴小政这么安分地接受训斥,子楚和蔺贽就知道,嬴小政大概已经在朱襄和雪姬那里挨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教训了。

    子楚和蔺贽立刻好奇心大起,不断追问。

    嬴小政虽然想隐瞒,子楚都拿秦王诏令压嬴小政了,嬴小政只能痛苦不堪地把自己的悲惨遭遇拿出来,给君父和伯父当笑料。

    子楚和蔺贽笑得车厢好像都在震荡。

    无论是拿桂花糕发誓,还是嬴小政试图给桂花糕改名以规避誓言,都太好笑了。

    蔺贽给子楚使眼色:你看,我就说朱襄写养政儿日记很有趣,你非说无趣。

    子楚对蔺贽颔首。他也没想到这么有趣啊。等朱襄回来,他会借阅朱襄的养政儿日记。云养儿子,真是太快乐了。

    嬴小政苦着脸,听君父和伯父不断打趣自己,嘲笑声音大得可能马车外面的人都听到了。

    他在心里长吁短叹。这个太子地位真是太低了,真想早日当秦王,谁嘲笑自己,就下诏令让他闭嘴,就算舅父都不能违抗秦王的诏令。

    雪姬正抱着成蟜,温言细语与成蟜交流感情,就听到前面马车传出的畅快大笑。

    成蟜好奇:“君父和丞相好像很开心?”

    雪姬敏锐地从这畅快大笑中察觉到些许幸灾乐祸的意味,道:“君上和兄长可能很开心,政儿或许就不开心了。”

    成蟜疑惑:“为何?”

    雪姬叹气:“他们大概是在笑话你太子兄长。”

    成蟜满脸不敢置信:“兄长那么厉害,君父和丞相怎会嘲笑兄长?!”

    雪姬揉了揉成蟜的小脑袋,心里感慨了一声现在政儿的头发束了起来,不好揉了:“政儿再厉害,也是晚辈。长辈想要嘲笑欺负晚辈,他又能如何?”

    雪姬有些愁。朱襄不在这里,自己不能像良人一样,直接与君上和兄长争论,维护政儿。要如何才护得住政儿?向华阳太后说说?找荀子求助?还是只能私下安慰政儿?

    雪姬想了许久,想不出好用的法子,只能先将此事记下,给良人写信送去。

    成蟜靠在雪姬怀里,双手抱住与身体相比,比例较大的圆溜溜脑袋,一副完全傻掉的模样。

    他一直以为太子兄长无所不能,原来太子兄长还是会被君父和丞相嘲笑吗?

    原来君父不只是嘲笑自己,连超超超级厉害的太子兄长也逃不过君父的嘲笑?

    那自己还努力什么啊?连太子兄长都逃不过!

    成蟜第一次在心中种下了“开摆”的种子。

    ……

    朱襄不知道他那叛逆外甥已经又在心里记了他很多笔账。

    他记崽崽黑历史日记,崽崽记仇,这很合理。

    转眼间五月又到。

    去年这时广陵城周围的农人流着泪把快要丰收的水稻割掉,带着家人东逃西窜,惶惶不安。

    今年广陵城又遇到风调雨顺,水稻丰收。

    农人站在田埂上,看着比去年更广袤的水稻田,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陈启仍旧是广陵县令。

    秦王来了诏令,他已经转正了。

    他站在朱襄身边,看着农人布满沟壑的深褐色脸上涕泗横流,很丑,又很令人动容。

    陈启哽咽道:“又丰收了。”

    朱襄却很冷静:“现在还不一定丰收,得看老天赏不赏脸。如果在水稻收获的时候来一场大雨,水稻就会烂在地里。”

    即使在现代,有了诸多科技加成,种地仍旧是靠老天爷赏饭吃的活。

    如果水稻小麦灌浆的时候遭遇连绵大雨,很可能就面临绝收。

    只是现代有更好的赈灾机制,也能更迅速地抢收已经成熟的粮食,还能将被雨淋湿的粮食及时送去烘干,所以不会爆发粮食危机。

    但这只是对于整个国家大层面上而言,一时的风不调雨不顺不会对粮食丰收造成太大的影响。但对于一家一户而言,绝收就是绝收,损失就是损失,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战国时,就算辛苦了一整个粮食生长季节,已经看到了水稻田变成金色的海洋,但就那么一两日不合时宜的雨,就能摧毁一切。

    陈启被朱襄这几句话吓得眼泪都不敢掉了。

    他看看天空,忐忑不安道:“要不要祭天,求求老天开开眼?”

    朱襄冷漠道:“如果老天能开眼,乱世就不会到来。与其指望老天垂怜,不如做好准备。我已经命人抓紧打造新的收割工具,建造好了粮仓。你领人起窑,若收割时下雨就用来烘粮食,之后可以用来烧砖。”

    陈启道:“柴火可能不够。”

    朱襄沉思了许久,道:“秸秆可以用来烧火。缺的部分,李牧会从南方运来树木。”

    南越山中有很多树,只要李牧稍稍给一点粮食布帛,百越部落就会指挥他们的奴隶砍树卖钱。

    百越树砍多了会加剧水土流失,造成泥石流和河流堵塞。但朱襄只能照顾自己眼前的这一片地,其他地方的人,他只能说对不住了。

    给百越造成的烂摊子,就留给后世人去补救吧。现在百越人少,应该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朱襄现在越来越“洒脱”了。

    陈启松了一口气,但还是不安:“真的不祭拜老天?”

    朱襄看着陈启忐忑的神情,在心里叹了口气,道:“祭天安民心,或许也有用。我不太了解祭祀的事,浮丘。”

    “在。”浮丘恭敬应道。

    “你与陈县令商量一下如何祭天,简单一些。现在广陵什么都缺,心诚即可,我想天神应该不会在意一些虚礼。”朱襄道,“你们决定好后,我亲自祭天。”

    浮丘立刻激动道:“学生遵命!”

    身为儒生,谁不想主持重大仪式?浮丘跃跃欲试。

    朱襄让浮丘和陈启商量,自己则去忙碌夏收和夏种的事。

    水稻收割之后要立刻种植秋稻,一日都不能耽误。

    水稻能养活中国亿万人口,靠的就是农人不间断的辛勤劳动。用后世的话来说,水稻种植是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只有最勤劳的民族,才会种出产量最高的水稻。

    陈启等朱襄走远之后,才小声对浮丘询问道:“长平君好像不太乐意敬神啊,是因为我们敬的是楚国的神吗?”

    陈启有些担忧。虽然广陵现在已经完全投向秦国,但民间根深蒂固祭拜鬼神的传统,一时半会儿难以转变成秦国的不熟悉的神灵。长平君是不是因此不满?

    浮丘道:“朱襄公哪是如此狭隘的人?世间圣人都是敬鬼神但远鬼神,朱襄公也一样。朱襄公在咸阳城时曾与方士约斗,在云梦泽曾亲率大军破山伐庙,斩杀害人鬼神。”

    浮丘脸上浮现出怀念和敬佩的神色,道:“对圣人而言,他们尊敬爱护黎民苍生的神灵,斩杀祸害黎民苍生的神灵。神灵或许厉害,但在他们心上,远远不及苍生的重量。所以朱襄公会祭天祭神,但不会太在意神灵会做什么。他只相信苍生自己。”

    浮丘起了谈兴,又说起朱襄和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平原治水一事,截流,移山,开渠……这一项项只会在神话中出现的壮举,在成都平原上一一实现。

    “说来吴越之地是禹皇的故乡,会稽山就是禹皇的陵墓。大禹治水,也是不靠上苍靠苍生啊。”浮丘道。

    这个时代的消息闭塞还是太严重了,朱襄那些壮举,六国上层的士人能探听一二,如陈启这等地方上的士人,知道的确实不多。

    哪怕黔中郡的事,一辈子待在广陵郡的士人们也不一定知晓。

    陈启听着朱襄的壮举,脸上惊惧和敬佩的神色混杂,思绪十分混乱。

    但当浮丘说起大禹治水的时候,陈启的惊惧突然淡了。

    是啊,我吴越的老祖宗禹皇不也是这样的人?治水都是人的功劳,路上遇上能帮忙的神仙就感激一下,遇上捣乱的神仙就斩杀了。祭拜鬼神,只是让祂们别捣乱,算是预先通知,可不是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

    “是啊,历代先贤皆是如此。”陈启突然心中生出了勇气,“祭天要做,更重要的是自己。”

    他看着天空中薄薄的阴云,想着朱襄公的吩咐,老迈的身体好像涌出了用不完的劲。

    为了丰收,要做的事还很多。

    朱襄身边儒生如云。这群儒生虽在朱襄的带领下,有的拿起了锄头,有的拿起了剑。但放下了锄头和剑,他们仍旧能文质彬彬地引经据典,将一处小小的祭天典仪安排周全。

    朱襄身穿秦国封君冠服,第一次祭拜天地。

    说完祝祷词后,朱襄加了一段自己的话,其大义就是希望老天能够帮帮忙,如果老天不帮忙,人类也会克服困难,克服老天的磨砺。

    无论什么天神地祇,人类都不会在上面寄托全部的希望,永远会自强自立。

    是谓,敬神而不畏神。

    朱襄走下祭坛时,广陵大部分士人神色都有些恍惚。

    倒是承袭了百家学说的士人们表情都很平静,仿佛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就算是专门研究卜算的百家弟子,对鬼神的态度也就是“警示”而已,没有谁会因为鬼神发怒而妥协。

    这大概就是这个时代读书人的骄傲吧。

    朱襄祭天的事传到了农人耳中,同时朱襄斩杀神灵的事也以讹传讹,以特别神异的故事家喻户晓。

    同时,农人们也得知了大禹治水的事。

    大禹治水应该是传播很广的传说故事,但对于埋头田间的农人而言,他们连自己这片土地可能属于哪个国家都不一定清楚,只是谁来收税就给谁,自然知道大禹治水传说的人也少了。

    现在他们等待收获的农闲时,听着自称小说家的说书人免费说的故事,才知道原来他们有个厉害的祖先叫大禹,是古时三皇五帝之一。

    原本无论吴越还是楚地,都是属于周,属于商,属于夏。吴越之地以前还是龙兴之地呢,不是什么蛮夷。

    我们与那秦人,与中原魏韩赵齐燕,都是一样的人,没什么区别。

    只是因为周天子式微,周朝覆灭,现在各国封君又重新争夺天子之位,他们才短暂与其他地方割裂。

    是啊,短暂。

    春秋战国五百多年,放眼整个华夏的历史维度,也能说一声短暂。

    陈启不解:“朱襄公,为何你要派人去给农人说书。”

    朱襄道:“农人也是人,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祖先有多辉煌,知道自己不是蛮夷,知道七国同根同源,知道天下该归于一统。他们也该知道,等天下一统之后,这天底下就没有战乱了。”

    陈启仍旧不解:“他们知道了也如何?”

    朱襄笑道:“可能不如何,只是让他们对未来多些希望,对生活多些盼头,脸上多些笑容。仅此而已。”

    朱襄解释得很清楚,但不解的人仍旧不解。

    朱襄也没打算让所有人了解自己的想法,他只是想这样做,便这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