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1850再造中华在线阅读 - 第309章 饮马河内

第309章 饮马河内

    穷奇河大桥宛如一个扁担,把谅山新城、旧城连接到了一起。东路军先锋控制住穷奇河大桥,也就敲开了谅山的大门。

    不久之后,步二师主力部队源源不断地开进谅山,攻下谅山旧城,清剿谅山周围的越军。在人数、装备方面,东路军对谅山越军都有着压倒性的优势。越军防线崩溃,残部退往河内。

    从谅山到河内,有一百三十公里的路程。但这段路程地处红河平原,一马平川,越军更难防守。

    历史上,河内长期作为越南的首都,一旦敌军攻破谅山,就能长驱直入河内。所以,军事上有个说法,叫做“下谅山而越王降”。

    步三团在谅山短暂休整一天,补充了人马弹药,之后齐装满员向河内扑去。

    此时的河内,在征越军海军陆战队的围困下,已经摇摇欲坠。

    河内是一座历史古城,地处红河三角洲,从11世纪起就是越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有交州、大罗、升龙、紫城等多个称呼。

    其城始建于621年,为中国唐朝交州总管府(后改为安南都护府)辖下的宋平县。唐朝后期,河内又成为静海军节度使的驻地。

    黎朝驱逐明朝以后,河内称为“东京”。1831年,阮朝明命帝定此地为陪都,见城市环抱于红河大堤之内,遂改称为“河内”,一直沿用到今天。

    征越军海军在白藤江大败越南海军、华南海盗后,继续南下,溯红河而上,逼近河内。

    在红河入海口的兴安、南定、海阳等地,海军与越军展开了交火。此时北圻经略大臣阮登阶已经病死,越军人心惶惶,海防废弛。

    海军顺利开抵河内,开始清除越军设在水面上的障碍,派陆战队登陆摧毁越军炮台。

    自从阮朝定都顺化后,旧都河内城防废弛,城墙年久失修。征越军海军逼近河内,以为河内指日可下,不想又起了变故:

    阮朝壮烈伯、东阁大学士、南圻经略大臣阮知方,调任北圻经略大臣。他率领三万镇西军,接替死去的阮登阶,赶到河内主持战事。

    阮知方原名阮文章,字含章,号唐川,阮朝大臣、名将。此人文武双全,原是吏员出身,凭军功步步高升,成为阮朝重臣。

    阮朝曾入侵高蛮(今柬埔寨),仿照清朝对新疆、西藏的统治模式,在高蛮设置将军。后又仿照清朝改土归流,在高蛮等地设置府县。

    为此,高蛮激烈反抗阮朝。阮知方就是在高蛮与阮朝的战争中脱颖而出,威震高蛮。绍治帝去世后,当今的嗣德帝即位,阮知方晋封壮烈伯、东阁大学士,为顾命大臣,1850年外放为南圻经略大臣。

    这次阮登阶病故,阮知方临危受命,来到北圻主持战事。他手下的三万镇西军,长期与高蛮、暹罗作战,是阮朝“省兵”(地方军)中的精锐。

    北圻的重心是河内,只要越军保住了河内,就能稳定人心,徐图再战。

    所以,阮知方星夜兼程赶到河内,立即加固城防,传檄各地越军,要他们“设屯自守”。有阮知方主持战事,越军人心方始安定。

    于是,在河内城外,征越军海军陆战队遭遇阮知方的镇西军,双方打了一仗。

    这一仗打得相当激烈。纵横中南半岛的越南镇西军,被革命军海军陆战队当头一棒,打得损失惨重。海军陆战队一向无往不胜,却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后勤供应不及时,同样损失不小。

    罗大纲亲临前线,见越军防守严密,敌众我寡,决定暂停攻城,先扫清河内外围障碍。等步二师从谅山来了之后,再集中兵力猛攻河内。

    阮知方是个能吏,见多识广,曾多次受命前往江流波(雅加达)、新加波(新加坡)、槟榔屿、吕宋采办货物,知道西洋军队的厉害。

    眼见征越军比西洋军队有过之而无不及,阮知方自知难敌,认为“彼利在战、我利在守”,檄令各地越军“以守为战、加筑屯垒”。

    阮知方又仿效清朝的团练,下令在各地设置“山防衙”,任用当地士绅为“山防使”,命他们筹办武装、屯田自卫。

    杨烜以往用兵,往往喜欢长驱直入,深入敌后,直取敌方要害。这种策略虽然冒险,往往可得奇效,事半功倍。

    罗大纲这次征越,海军在白藤江、陆军在谅山获得大胜,正宜直取河内。因为阮知方出镇河内,举措得体,罗大纲旋即改变策略,决定顿兵城下,等步二师主力到齐,再一举克复河内。

    部下多有不解,吵着要“克复越都”、“饮马河内”。罗大纲只得召集部将,解释说道:

    “阮知方是个能臣,精通用兵之道。他知道我们急于决战,拒不出战,下令各地固守,摆的是持久作战的架势。他不急,我们也不能急。

    “我们身处异国他乡,与国内作战绝不相同,一旦战败,连撤退的地方都没有。能一举克复河内,固然是件顶好的事。我知道,大家也都想尽早攻下河内,荡平北圻。

    “唯其如此,我们更要小心谨慎,寻求万全之策,争取一战而克。眼下,陆军主力还没过来,我们兵力单薄,不足与越军决战。

    “大家要沉住气,遵我的军令,时机不到,不得孟浪。”

    史书评价罗大纲:“剽悍机警,用兵剽疾如风,雄杰冠诸将。凡遇军事艰危,辄派他去应敌,所到有功,威震敌国。”

    在部将眼里,罗大纲是员猛将,一向猛打猛冲,鲜有像现在这样顿兵不前的情况。可他是征越主将,手里有关防大印,大家即便心里不甘,也只得遵从罗大纲。

    于是,罗大纲从容淡定,分发数道军令:

    一、海军这边,南海舰队分出战船南下中圻,袭扰阮朝都城顺化,切断越军海上补给。

    二、派海军陆战队扫清河内外围障碍,夺占广安、兴安、海阳、宁平等港口城市,筹建政权。

    这几个港口都位于红河入海口,拱卫河内。罗大纲此举,是为了确保海军后路,就地筹措给养。

    越南沿海一带,多有明朝遗民,穿明朝衣冠,说广东客家话。他们自明末时从两广逃往越南,发誓不做清朝的子民,自称“明香社”,意为继承明朝香火之意。

    罗大纲派人联络明香社,让其推举贤良,筹建地方政权。

    三、派人联络高伯适起义军、谢文奉天主教民起义军、天地会山堂,让其发动攻势,分散越军兵力。

    三、派人联络西路军、东路军,约期合攻河内。

    消息传到广州,或有人说罗大纲做征越主将,反而没了锐气,顿兵不前。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杨烜长期担任统帅,知道统帅有统帅的难处,必须考虑全面,谋定后动。

    这是罗大纲第一次担任主帅,抽调海陆军,统率数万精兵,眼红的人多得是。还有人欺他出身草莽,识字不多,对他屡有讥讽。

    这些事情,杨烜心里一清二楚。他信任罗大纲,并不觉得罗大纲顿兵河内城外有什么不妥。

    可广州多流言,杨烜总想做点什么,好公开支持罗大纲。这事不能做得太明显,以防有人猜疑,认为杨烜担忧越南战事,于罗大纲的威信不利。

    最后,杨烜听从伍菡的建议,特赐美酒一坛,派人送往征越军大营。又使用“明发”上谕,声称罗大纲劳苦功高,特地犒赏一坛美酒,以慰身心。又对征越军加饷一个月,以鼓舞士气。

    越王的“明发”上谕,较满清皇帝的“明发”上谕公开程度更高。它使用电报传送报文,所有电报站都会收到报文。

    这一着颇为高明,既公开支持了罗大纲,又不落痕迹。

    而顺化皇城里,阮朝朝廷已经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