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其他小说 - 锦衣状元在线阅读 - 第七百三十二章 昨天河东,今天河西

第七百三十二章 昨天河东,今天河西

    杨廷和坐不住了。

    他急忙出内阁值房,去兵部衙门找彭泽问询具体事宜。

    此时兵部已乱成了一锅粥。

    西北战事发生的中心地带,居然不在九边重镇,而在内三关的居庸关?鞑人这么会挑地方吗?

    为什么唐寅镇守内三关,战事就发生了?

    只因为先前唐寅派兵进行过一次诱敌深入?

    「中堂,现在已基本确定,宣府镇等关口,已被鞑靶人连续攻击三天,现在居庸关战事告一段落,估摸鞑人见事不可为,很快就要退兵了。」

    彭泽将最新战报告知杨廷和。

    杨廷和一脸羞恼之色:「此等战情,为何提前不知晓?」

    彭泽支支吾吾:「先前出居庸到怀来,再到宣府的官路,都被鞑人的游骑袭扰,官驿无法传讯。就连信鸽……也没法传军情到内三关……」

    杨廷和一把抓起面前一份战报,上面清楚列明了唐寅出兵的情况。

    「哦,对了,内三关总制唐寅,以先出兵后奏报的方式,引兵往宣府镇去了……此番不再是诱敌,而是直入宣府镇。」

    彭泽急忙提醒一句。

    现在满朝文武都知道了,唐寅先前败是「诈败」,为的是让各处鞑鞋人马集结后列阵于居庸关前,为大明兵马接下来的夜袭和反攻做准备。

    至于为什么要把鞑人聚拢到一块儿再反击……这对于大明一众官员,诸如兵部大佬而言……是个迷。

    难道分而化之,不是最好的破敌策略?怎么要把敌人聚拢到一起才打?敌人集中优势兵力,还是在居庸关前,就算你进可攻退可守,但你要是退的话,可能连关城都不保了,你这是什么战术?

    「另外,战情奏报中提到一点,说是居庸关守军,用往敌营中丢掷火药包的方式,将***炸得人仰马翻,俘虏的鞑鞋残兵中,有不少都是缺胳膊断腿儿。」彭泽又说出个让杨廷和很无语的情报。

    好家伙,火药还能这么用的?大明神机营几时有这么大的神通了?不玩火炮和火铳,改用丢火药包方式?

    突然兵部右侍郎李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东西,见到杨廷和在,愣了一下,随即把那东西呈递给杨廷和:「中堂,此乃令郎在居庸关的上陈……您看看。「

    杨慎仍在居庸关。

    战事发生后,杨慎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怕以唐寅为首的明军奏报会不尽不详,他尽管对敌情不太了解,但杨慎选择了将自己所闻所见,一并上报给兵部,以此作为参考。

    杨廷和看完后,脸都绿了。

    如果说之前还只是传言的话,杨慎在居庸关内,所见不会是虚言,再说了杨慎也没必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杨慎说这一战应该是取胜了,只是要防备鞑靶人反扑,但鞑鞋最多三四千人马,首级丢了六七百,俘虏三四百,加上一些别的战损,那就过半了,鞑人还怎么反扑?

    士气此消彼长的情况下,鞑人若只是以劫掠为目的,那必定是仓皇奔逃,有多远逃多远。

    没来由的,杨廷和突然非常期盼鞑鞋人能「卷土重来」,最好杀假回马枪,给唐寅一个重挫,唐寅最后龟缩回居庸关,这样杨廷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怎么这种期盼,在以往看来,那都是再正常不过,现在看来好像是一种天方夜谭般的奢求?

    「中堂,您没事吧?」

    杨廷和突然人有些站不稳,摇摇晃晃。

    彭泽和李昆赶紧扶住他。

    杨廷和受打击太大,这次的事,对大明来说是好事,但对杨廷和来说……就跟阴沟里翻船差不多。

    谁能猜到鞑人居然这么不堪一击?连一个从

    未上过战场的唐寅,都能把鞑人杀到丢盔卸甲,落荒而逃?

    「没……」

    杨廷和想说什么,却发现气火攻心,连话都说不利索。

    彭泽道:「要不急忙下令,让唐寅不得带兵往宣府镇,只等大同镇的人马接管沿关防务……」

    杨廷和瞪了彭泽一眼。

    这意思是唐寅负责冲锋陷阵,等其取胜后,让宣大总督陈九畴来接收胜利果实?怪不得你彭某人不如王琼……这话你都能说出口?还跑来问我!?你真把我杨某人也当成那种卑鄙无耻小人了?

    李昆则道:「若是内三关出击人马顺势西进北上,则可趁势进驻宣府镇,或是宣府镇周边关隘的狄夷,将会不战自退。」

    其实李昆还是很明智的。

    他看出来了,现在大明军队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后,为震慑来犯的鞑人马,应该让唐寅顺势去宣府镇,最好让唐寅来当这个宣大总督。

    ……毕竟这场大捷,只是斩获了一小股「流寇」而已,真正要命的是在宣府镇北边,诸如张家口等地,积极攻打关城的鞑主力。

    若是唐寅去了,鞑人一看煞神来了,又见失去里应外合的机会,还不赶紧鸣金收兵?

    但这也不是杨廷和所能接受的结果。

    ........

    ..........

    大明京师各处衙门,就在一点点挤牙缝般等消息的过程中,把这一天时间给渡过了。

    第二天早朝。

    皇帝一反前两日的消极态度,早早去了奉天殿,而当天……杨廷和却告了病假,没有上朝。

    此时一直都是隔岸观火的孙交,最是轻松自在。

    前几天又是闹腾唐寅出兵,又言唐寅战败损兵折将要将其撤换,到最后居然让唐寅打赢了?

    那可是我女婿的先生!

    果然是名师出高徒,难怪我女婿能为新皇器重,是我小瞧了唐伯虎啊,看看人家……这功劳,放在大明,就算不能封个爵位,官职上也能更进一步吧?

    再看内阁几人灰头土脸的样子,还有本该属于杨廷和,现在队列中却空着的位置。

    唉!

    孙交不由在心中感慨,真是彼一时此一时,风水轮流转,昨天河东今天河西。

    前两天众大臣还揣测陛下在整什么妖风闹辍朝呢,今天就轮到众人腹诽杨廷和在搞什么名堂。

    「诸位卿家,昨日应该都听说过居庸关发生的事了吧?总制内三关军务的唐寅,就是朕委派的唐先生,不负众望,一举取胜。为乘胜追击,朕已下令让其暂时节制宣府军务,并酌情以快马传报大同、偏头等处,派兵守住关口,防止鞑逃遁人马从白羊口等处逃遁关外,现在就是要关门打狗……」

    朱四说话时,尽管距离朝堂下的大臣还有一段距离,但谁都能感觉到他的兴奋,吐沫星子横飞的感觉。

    众大臣灰头土脸。

    要是换作前两天,你试试你敢来!

    我们就能用吐沫星子淹死你!

    但现在……

    真是悲哀啊,皇帝准备用吐沫星子来淹死我们?谁让他坐的位置地势高呢?

    「但西北之事,讲究个名正言顺,所以朕问询诸位卿家的意思,是否让唐寅就此接管宣府、大同和偏头等处军务,让他总制宣大军政呢?「

    朱四将自己的问题抛出。

    一下子,朝堂内氛围有些怪异。

    很多人都觉得,陛下你不能顺着杆子往上爬。

    最好还是见好就收。

    我们承认了唐寅取得捷报,承认他的功劳,但这是他冒险冒进的结

    果,就跟你那位便宜皇兄一样…….你那位皇兄是皇帝又怎样?取得功劳,还不是被我们抹杀?你是想步你皇兄的后尘?

    所有人都觉得,朝堂上一定会争论激烈。

    但结果却是……

    一个说话的都没有。

    谁都等别人出来反驳,或者说认为别人会反驳,但实际的结果却是……没人反驳。

    很多人交头接耳,看看谁出来当「英雄」。

    但其实每个人都看出来了,现在小皇帝在宣大军务用策上,可说碾压了杨廷和,连杨廷和本人都选择了回避不上朝,凭什么让我们这群虾兵蟹将出来当炮灰呢?

    「兵部就没意见吗?」

    朱四朝彭泽开炮。

    彭泽出列道:「回陛下,此等事,并无先例。」

    讲先例,不讲实际情况,这已是朝中老油条虚以委蛇的惯用招数。

    「户部呢?」

    朱四将目光转向孙交。

    都以为孙交也要一如既往出来讲「先例」的时候,孙交却道:「战情紧急,或有此等必要。」

    「啊?」

    很多人很惊讶。

    孙志同,你这是背叛革命了啊!

    不是说好了你当中立派两不相帮的吗?怎么这次你不当墙头草了?看到风往小皇帝那边吹,你就决定往小皇帝那边倒?

    原则呢?

    脸呢?

    你以后不想在朝廷混了?

    孙交此时露出一副「爱谁谁」的神色。

    唐寅以内三关总督,取得这么大的胜利,趁势让他领宣大总督的职位又怎么了?英雄不问出处,举人当官就不行了?

    再说了,陈九畴当宣大总督前,不过是个陕西巡抚,所涉及主要是西北马政而已,能力就一定比唐寅高很多?

    现在唐寅去宣府,用他一个人或许就把鞑人给吓退了,非要这时候起内讧,让鞑人看到大明军中的矛盾,再利用这种矛盾继续做文章?

    这叫审时度势!

    「内阁呢?」

    朱四继而问询内阁四人。

    可惜现在杨廷和不在,连次辅蒋冕,面对此等问题都不好回答。

    主要是不知道杨廷和是作何想法,把握不准!

    /88/88971/31743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