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在线阅读 - 第二百八十八章 没办法,只能亲自出手

第二百八十八章 没办法,只能亲自出手

    “苏先生!苏先生!”

    杨思义来到农学院,飞快的朝着苏璟跑来。

    此时的苏璟还在监工,因为这不是住的地方,而是接下来朱橚做豌豆实验的实验室,所以苏璟格外的上心。

    即便是知道了结果,但让朱橚靠自己的努力将遗传定律给发现总结出来一样非常重要。

    科学研究的方法,去总结出科学的规律。

    这样的大明孟德尔,才是真正的大明孟德尔。

    杨思义的突然到来,让苏璟有些意外。

    “杨大人,你稍等一会,我嘱咐下再过来找你。”

    苏璟朝着杨思义说了一句,然后便对着现场负责的工匠开始安排。

    过了一会之后,苏璟才来到杨思义的面前。

    “苏先生,实在是抱歉,打扰到你了。”

    杨思义一脸歉意道。

    苏璟立刻道:“杨大人不用在意,原本就是些寻常的事情而已,倒是杨大人你如此匆忙,到底为何而来?”

    对于杨思义,苏璟观感很不错,所以也没有任何被打扰到的难受感。

    杨思义立刻道:“正是昨日关于职业教育之事,苏先生曾提醒我,这个事情陛下不一定会同意,而我当时完全没在意,现在看来,是我太自以为是了。”

    “嗯?”

    苏璟一愣,然后说道:“杨大人已经上过折子了?”

    杨思义点点头道:“没错,但结果也正如苏先生你所说的那样,陛下将我的折子给打回来了。”

    “杨大人的效率真高。”

    苏璟不由的感叹了一句,他是真的没想到杨思义竟然如此的雷厉风行。

    杨思义脸色略有些尴尬道:“可惜我还是太草率了,没有听从苏先生的告诫。”

    “杨大人哪里的话,这正说明了杨大人是真心为大明,这等精神令我敬佩。”

    苏璟当即夸赞道,一半是拍马一半是真心。

    职场上这样的人,苏璟还是很喜欢的,觉得可以就去做,有问题就立刻沟通。

    效率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大明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机器而言。

    若是大明的朝堂之上,成了百官勾心斗角的地盘,但国家肯定也不会发展的多好。

    老朱的后世子孙嘉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虽然牢牢的把控住了朝堂,但国家的顶层管理者陷入了互相的争斗内耗之中,国力被迅速的消耗,致使大明不断的衰弱。

    这要是老朱知道了,估计咽气了都能再把棺材板给掀开。

    “苏先生,还请告知,陛下到底是为什么不同意这么一个有利大明的事情,甚至连召见都没有,至少也应该讨论一下吧。”

    杨思义一脸不解的问道。

    自从拿到打回的折子开始,杨思义就一直都在思考了。

    只是思考许久,他都没有想明白,朱元璋拒绝的理由是什么。

    苏璟看向杨思义,笑着说道:“杨大人,你先别着急,既然你想知道为什么,那你就得好好的看看这职业教育,对于大明的改变,到底有多少。”

    大明的改变?

    杨思义第一时间没理解,这事昨天的时候,苏璟不是已经让他想过了?

    正是因为有了昨天的思考,这才让他坚定了要推行职业教育。

    “苏先生,恕在下愚钝,并不是很清楚您的意思。”

    杨思义直接回答道。

    苏璟再度提醒道:“杨大热,职业教育对于大明而言,是一个正向的刺激,让各行各业都焕发新的活力,但一旦各行各业都活跃起来,那对于陛下而言,大明的农民就会自然而然的减少,农民少了,大明国本就会被动摇是不是。”

    职业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各行各业都有充足的后备人员,比之之前的大明匠籍制度,带来的肯定是从业人员的减少。

    同时,行业活跃,也意味着各种人员的复杂出现。

    老朱的想法,苏璟还是知道一些的,最好就是大明按照他现在制定的路子,千秋万世,一直走下去。

    永恒的最好办法,那就是固定在当前这一刻,这样大明就永远是老朱家的天下了。

    只可惜,世界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永恒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发展。

    剩下的东西,都不能永恒。

    当然了,这些东西苏璟不会和杨思义说,这要是按照杨思义如此雷厉风行的性格,或许会直接再上个折子。

    可别到时候给杨思义招惹上麻烦。

    “农业人员的减少么?”

    杨思义思考着苏璟所说的问题,脸上的疑惑之色并没有减少,他说道:“苏先生,但农业本身也会有更多的人才出现,到时候大明的农业生产,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才对。”

    作为户部尚书,专门掌管大明全国账目的。

    番薯和土豆推广之后,产量的增加,杨思义可是都有清楚的数据。

    所以,在他看来,苏璟说的这个理由,并不够充分。

    农民数量或许会减少,但大明的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多。

    因为农业科技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有着十分正向的作用。

    果然是没有那么好糊弄的。

    听到杨思义的回答,苏璟内心的不由感慨。

    但和杨思义直说么?

    朱元璋是认为职业教育会让大明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所以才拒绝的?

    这事,怕还是得自己去说才行。

    “杨大人,这件事比较复杂,陛下需要的,和你所提供的的,有矛盾的地方,这才是他拒绝的根本原因。”

    苏璟换了个方式说道。

    杨思义毕竟是户部尚书,当了这么多年官,总不能这点脑子都没有的。

    “陛下的需要?我能提供的?”

    杨思义口中喃喃,仔细的考量着苏璟的话。

    职业教育的作用,实质上是推动大明各行各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变化,那是已经可以看见的了。

    而朱元璋想要的,或许就只有农业科技的进步。

    职业教育太宽泛了,有些行业发展起来,明显是不符合朱元璋的需求的。

    “多谢苏先生,我明白了。”

    杨思义朝着苏璟躬身感谢道,现在他已经有思路了。

    “行吧,杨大人,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多说了。”

    苏璟点点头,也不知道到底杨思义领会到了多少,但能说的也就这么多了。

    要是说的再多,恐怕就是加速其和刘伯温一样的结局了。

    “杨思义再谢过苏先生,这就不打扰苏先生了。”

    杨思义朝着苏璟又鞠躬了一次,这才离开了农学院。

    苏璟看着杨思义离开的背影,只觉得这是一个真的想做事的人。

    果然,这偌大的大明,也不是没有像杨思义这般纯粹的人的。

    “苏师,这杨尚书风风火火的又来了,职业教育这事,真的就这么值得他跑吗?我也听闻了职业教育,在学生以为,这恐怕会招来天下读书人反对。”

    朱橚来到了苏璟身旁说道。

    对于苏璟和杨思义讨论的职业教育,朱橚并不是很感冒,甚至觉得这事并没有多少成功的可能性。

    苏璟看向朱橚道:“牛肃,你认为天下读书人会反对?”

    “是的,苏师。”

    朱橚认真的点头道,在苏璟目光的示意下,他解释道:“苏师,若是真的按照您和杨尚书的构想来推行这个职业教育,那么受教育的人群,只能是读书人,或者说,至少也是读书识字的人。”

    “因为这样的教育不仅仅是口耳相传的职业技能,而是需要不断钻研进步,并形成体系的知识内容,这样的职业教育,对于受教者也有要求。”

    “但如果是读书识字的人,那么他们的第一选择肯定是参加科举,毕竟一朝上榜,那就是鱼跃龙门了。”

    “想要这些人死心,起码也得是学习许多年之后,或许得到中老年之后才会放弃,此时的他们去学什么职业教育,怕是时间太晚了。”

    “那么,如果真的要推行,只有靠着朝廷的强制推行,如此一来的话,读书人焉能不反对呢?”

    朱橚一番细致的分析,不可谓没有道理。

    苏璟听的也是连连点头,不过他倒没有太过惊讶,因为朱橚根本就不是一个普通小孩的水准。

    “不错,但如果不是强制推行呢?而是从科举这个制度本身的改进出发呢?”

    苏璟看着朱橚淡淡道。

    科举制度的改进?

    朱橚听到朱元璋这话,顿时有些好奇了起来。

    “苏师,这科举制度还能怎么改?”

    朱橚询问道。

    苏璟则是摇头道:“不着急,牛肃你现在呢还是先好好的准备豌豆实验的事情,等到实验室改造好了,就要着手开始实验了,实验不难,但却需要无比的细致,你可不能让我失望。”

    朱橚立刻点头道:“苏师放心,学生定不会辜负苏师的期望!”

    看着朱橚如此认真的样子,苏璟相当的满意。

    科举制度改进的事情,对于朱橚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牛肃,回去和你父亲说下,关于这职业教育的事情,我还有些想法,如果他有时间的话,可以交流一下。”

    苏璟又朝着朱橚道。

    他对于杨思义上折子,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

    想要说服朱元璋,终究是得靠自己。

    但如果不是看到杨思义这么坚持,苏璟也没有一定要做这件事的决心。

    “是,苏师,学生一定带到。”

    朱橚点点头,对于这事有些意外。

    这苏璟主动找朱元璋,在他这里还是头一回。

    ……

    很快。

    老朱又收到了杨思义的折子,还是职业教育的事情,不过这一次稍稍改进了一些,将可能造成的影响,都列举了出来,也表明了这些不过只是暂时性的问题。

    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等等。

    可以说,这一次的折子比上次在职业教育本身的内容上少了许多,更多的是如何处理实际可能产生的问题。

    杨思义贯彻了苏璟的教导,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上想问题,为他解决因为职业教育推行滋生的问题。

    朱元璋看了一遍,倒是没有打回,但也只是放在了案前,并没有要批复的意思。

    比起这个职业教育的事情,朱元璋现在更关注的还是科举。

    按照原本的章程,今年应该是乡试等低一等的考试,然后到了明年才是大比。

    但碍于此前苏璟对于大明第一次科举无疾而终的预测,朱元璋决定提前大比。

    也就是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级别的考试,全是在今年一年内完成。

    对于苏璟的预测,朱元璋虽然不愿意相信,但之前那么多的例子在前,由不得他不相信。

    所以,早点搞完,早点看到问题,然后早点改正也是好的。

    这会大明的各地,童试已经开始了,虽然童试是由各地地方官府自己举办的,童试的名额和试卷也一般不会上传到京城,但耐不住朱元璋关注,他会抽一些地方试卷来看看。

    一方面是看看各地的普遍水平,另一方面是防止地方乱来。

    科举若是出现了不公,那对于整个大明而言,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读书人的口诛笔伐可不是开玩笑的。

    基于这些原因,朱元璋对杨思义提议的这个职业教育,暂时只是搁置的态度。

    奉先殿内。

    “陛下,吴王求见。”

    太监的声音响起。

    朱元璋正在处理政务,听到朱橚求见,也是停下了手头的工作,说道:“宣。”

    朱橚很快出现在朱元璋的面前,他朝着朱元璋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朱元璋摆摆手道:“老五,你不是在农学院和苏璟学习么,怎么跑来朕这里了?”

    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朱元璋是意外的。

    朱橚的聪慧,那是苏璟都夸赞不已的。

    只是,朱橚感兴趣的事情,却不是朱元璋所期望的。

    一个只喜欢摆弄花草的儿子,如何能成为自己的太子朱标未来的左膀右臂?

    不过现在的朱橚还小,朱元璋并没有要强行干涉他的想法。

    还是等等再说。

    朱橚回答道:“回禀父皇,儿臣是为苏师而来。”

    苏璟?

    朱元璋蹙眉道:“他又怎么了?”

    现在的朱元璋也有点烦苏璟,都过了这么久了,苏璟还真是个仁远伯,一点都不愿意入朝为官,拖的文武百官都心思各异了。

    朱橚说道:“苏师说,如果父皇有时间,他要和父皇探讨一下职业教育的事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