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文明六:1901在线阅读 - 第211章 发布会现状财政困境

第211章 发布会现状财政困境

    其实说起来,虽然秦石璜在会议上会说出一系列拥护老袁的话语,但是在老袁和秦石璜两人的心照不宣下,他们都知道这就是作秀而已。

    简单地来说,在国家政策上,在国家的外交上,秦石璜是会跟着外交部的总长,跟着内阁的人走的。

    甚至是在军队的组建上,秦石璜也可以让出一部分的利益。也即是让西南军加入到北洋军的战斗序列去。

    但是在财政收入这方面,秦石璜说的那些都是骗其他的地方都督的。

    没有钱,就没有一切。

    等到亲自的掌握国家大权之后,老袁才真正的意识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毕竟以前的老袁都是伸手问朝廷的财务大臣要钱组建军队,发军饷的。而确切的来说,老袁却是从来没有真正的掌握过国家财政权力的。

    而随着内阁和财政部的成立,老袁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新任的政府是不是能够从整个中国收上来足够的赋税。

    据估计,在1911年,大清的财政收入大约是3亿两白银。

    而要知道的一点,这些财政收入都是剥削农民,增加商人赋税得来的。

    同时,这些三亿两赋税的一大部分也不是用到了民生和军事上面,而是被用到了还钱上和皇室子弟的享受上去的。

    由于几次的条约的签订,几次战争的失败,在每一年的财政收入当中,清朝政府都要拨出大约近5000万两白银给洋人们。

    当然了5000万两白银只是字面上的意思。

    因为还有更多的隐含在水面底下的数目没有算出来呢!

    比如洋人的吃拿卡要,洋人的擅自偷税等等。

    和平接管了大清朝廷的北洋政府,它得到洋人势力的支持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北洋政府承认会继承大清的所有的政治“遗产”。

    与其说是政治遗产,更不如说是政治“负担”。

    比如十年的近十亿两白银的钱款。

    比如多项条约中外国人的特殊权利——司法权,外国租界的居住权等等。

    而这些不平等的权利是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

    直到了1949年,这些不平等的权利才终于被废除了。

    但是当大清朝廷解散了之后,虽然封建王朝结束了,但是新的北洋政府就面对着即将组成一个新的王朝,新的行政机构的大问题。

    而针对财政这一方面来说,新组建的北洋政府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窘境,那就是北洋政府没有办法从各省的都督那里收回原来的赋税。

    毕竟说起来,南方的革命党是革命功臣,但是北洋也是功臣,那么为什么南方的人要交钱给北洋呢?难道革命人不就是不分贵贱的吗?

    而没有财政收入,这就意味着新任的北洋政府是没有钱搞建设的,而没有钱搞建设就意味着北洋政府又会陷入和大清朝廷一样的轮回当中去的。

    在外有借款要还,内无赋税收取的这种地步下,老袁也是绞尽了脑汁,他也是想要寻求破局之法。

    毕竟,老袁也不可能一味地压榨自己的基本盘的省份来供应全国的部门的。

    因此,在之前和秦石璜的交流之中,老袁和秦石璜达成了一个秘密的协议。秦石璜会对外宣布:他会把一些特定的赋税都交由中央,也即是北洋政府来收取。

    而这些特定的赋税,大部分都是一些奢侈税。

    这次的政策可以归纳为四个字“专税专用”。

    特定的税务,包括烟叶税,酒税,以及关税等等。

    而这个收税的举动是要有人配合的,更重要的是南方的地方都督的配合。

    当然了,老袁只是要秦石璜做一个表态罢了。在暗地里面,为了得到秦石璜的支持,老袁做了个承诺,这些赋税的百分之七十可以留在川省。

    其实说到这里,大家也都能够察觉到一点。那就是老袁这次的目的,除了要增加北洋政府的财政收入之外,他还要打击其他的各个地方势力的财政。

    毕竟没了钱就不能养军队,而没了军队,南方的人就更没有反抗力了。

    而南方的各省这最大的财政收入,其实是关税和盐水等等的。而在最新的告示中,这两个税是要上交中央的。

    尽管在近百年的开放港口的历史中,中国的海关主权受到了十分大的侵害,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对外的交易的繁荣促进了关税的迅速的增长。

    毕竟关税是一种贸易税,是商税,它自然是要比农税收的多的。

    数据表明,在1911年的大清的财政收入当中,至少有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是由关税提供的。而关税的收取也为一直以来财政不充裕的国库输送着鲜血。

    而这其实也能够一定程度的说明,在当时的辛丑条约,乃至是后来的甲午条约的签订中,洋人都要让大清把关税作为还款的抵押的。

    因为关税就是一个摇钱树,而且每一年的关税都是可以为清廷提供大量的财政收入的。

    说到这里,有历史学家认为,之所以洋务运动能够投入大量的金钱修建近现代的工厂,建立近现代的军队,这都是因为那段时间的关税的富饶收入。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有关洋务运动的说法也没有错的。

    毕竟要是真的大清依靠农业赋税来进行洋务运动,且不说这个措施会带来多大的反抗浪潮,而且不可否认的一点,农业赋税的收入实在是太低了。

    简单的数据对比,在1840年,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清廷的财政收入只有4500万两白银左右。而在1911年,内外交困的大清有3亿两的白银收入。

    其实除了对内部的都督进行征税之外,老袁还大肆的向外国人借款。

    毕竟,财政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就能够见到成效的。

    但是借款是可以立竿见影的的。而为了防止这个北洋政府突然地崩塌,洋人的银行家们也是很“义气”的跟北洋政府签订了大量的“经济援助”条约。

    比如,在1912年即将签订的六国援助条约,六国银行为老袁提供的援助就高达2500万英镑。

    只是可惜的是,在原来的历史上,老袁借来的大部分的贷款基本上一点都没有用到工业,农业等工厂的建设上,他用大部分的费用拿去打仗南方的革命党了。

    不过还好的是,现在的老袁似乎陷入了新任政府的组建工作当中,对于战争,老袁暂时还没有兴趣。

    而老袁的平和态度或许和他没意识到北洋政治势力将在国会和立法院一败涂地有关。咸鱼游啊游的文明六: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