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都市小说 - 重生:天王巨星在线阅读 - 第511章 喀秋莎

第511章 喀秋莎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韩森前世就在国内火爆数十年,这是一首短小也并不复杂的歌曲,自诞生起,便是以创作地俄国为准点发散,遍布全球,数十年来越传越广,这在世界音乐文化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这首抒情歌曲,在近半个世纪来,之所以具有魅力,不仅仅在于它艺术上的成功。

    而在于歌曲的内涵在传唱过程中被大大延伸了——它已不是单纯的爱情歌曲,也不仅仅是歌唱莫斯科近郊夜晚的景色,它已融入了俄罗斯人民对祖国、对亲友、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爱。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十年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在华夏却流传得更广。

    在韩森的前世,几乎所有的音乐刊物、外国歌曲集子都发表过这首歌。

    几乎所有的唱片公司都录制过这首歌。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祖国是俄罗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母语是俄语,但在世界上,用汉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人远比用俄语唱的人多。

    曾经有位著名的电视主持人说过:“用中文演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融入了我们的体验和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歌曲了。”

    所以,当韩森唱出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时,虽然歌名里有莫斯科,但韩森所调动的情感,却全部来源于前世的国内。

    前世的韩森,小时候的家住在一个国营大工厂里,厂子每天都会放广播,每天早上六点的广播,都会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每天都习惯性的把这個广播当作起床的闹铃,如今想想,还真是挺怀念的。

    甚至工厂不远处的公园那里,每天早上去上学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老爷爷,每天都拿着手风琴在那里拉唱这首歌。

    这一唱就是好多年,直到后来上了高中,学习任务紧张,就渐渐不再关注其他,高考过后的一天重新回家,每天早上路过那个公园时,却再也没见到他。

    顿时感觉少了很多东西。

    他去世了。

    后来韩森才知道,那位老爷爷,曾经在五六十年代,被国家派到苏联去学习,精通一口流利的俄语,翻译了许多俄语著作。

    前世关于这首歌的一幕幕场景和画面在韩森脑海中显现,往事如风,让人沉醉。

    “长夜快过去,天色蒙蒙亮

    衷心祝福你好姑娘

    但愿从今后

    你我永不忘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此刻,韩森的歌声绵延而漫长,听起来似乎在重复一个又一个的和弦,但是就是这样的歌曲,在韩森口中唱出来时,却又是别有一番风味,让人情不自禁的就聚精会神去倾听,被吸引。

    观众席上,安德烈正听得如痴如醉,扭头看了一眼好友叶夫根尼,却只见叶夫根尼正在低头,双手霹雳拉帕的在手机键盘上打着字,神情激动而亢奋,完全不像是平日里如木头一般状态,仿佛磕了药一般。

    安德烈忍不住好奇,凑过头去看手机屏幕,却只见叶夫根尼正在微特上编辑一个又一个文字,发了一条又一条,韩森演唱会的一首歌刚刚唱完,叶夫根尼就已经发了三条微特,每条微特都有上百字。

    安德烈只看到了最后一条微特,那是一条打着引号的对话内容。

    “嗨,亲爱的达瓦里氏,您知道琴科格勒和切洛勉格勒在哪吗?我在地图上找不到它了!”

    “没有了,再也没有了,我们失败了,白匪和资本家再一次骑到了我们的头上,如果你要追随那颗红星……去东方吧!穿越第聂伯河,翻过乌拉尔山脉,在西伯利亚平原的尽头,在那里,还燃烧着星星之火!”

    这段对话看的安德烈热血沸腾,尽管他已经不止一次的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段对话了,但每一次看到都会心生沸腾,大概就是因为他骨子里还流淌着前苏联人的血脉吧。

    然而,苏联早已崩塌,在许多年前。

    可即便星火在这里已经泯灭,但在西伯利亚平原的尽头,却已经是呈现野火燎原之势,发扬光大。

    甚至经历了数十年的努力,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

    如今的华夏,正是许多前苏联人心中,即将进化成的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的样子,即便只是进展到80%,也已经非常的了不起了,无论是经济、人文、军事、文化等方面,在全世界多属于首屈一指,即便是那些白匪,在华夏面前也会低下昂贵的头颅。

    如今的华夏以及其人民,已经活成了前苏联人心目中理想的样子。

    此刻,随着一首歌曲的结束,全场欢声雷动,无数人站起身来,吹着口哨,向韩森唱出的这首新歌鼓掌,特别是其中的俄国人,更是热泪盈眶,当大屏幕上最终显示出这首歌的名字时,所有人都知道,韩森对俄国的好感已经毋庸置疑,完全在这首歌里表达了出来。

    台下,苏联央视记者叶菲姆正在人群骚动中,唾沫横飞的介绍着韩森的这首新歌:“很久以来,都没有人用莫斯科冠以一首歌的名字,但韩森却这样做了,而且非常的受欢迎,俄国人民非常喜欢这首歌曲,看看现场观众的反应就知道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又将是一首火遍全俄国的前苏联曲风歌曲!”

    “感谢韩森!”

    而在叶菲姆的报道中,无数正在电视机前观看新闻的人都对韩森极其歌曲有了巨大的印象,敢以莫斯科这个俄国首都的名字命名,倘若是一般的歌曲和名字,相关部门肯定会插手介入,但是韩森演唱这首歌曲,命名这首歌曲以莫斯科的称谓,却是被俄国官方媒体给直接现场直播报道了出来。

    俄国对于韩森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但即便如此,当有人询问韩森在俄乌战争中是否支持俄国时,韩森还是以不肯定也不否定的态度回答,他只能说自己只支持和平。

    这样一碗水端平的态度,俄国并没有多做表态,但乌克兰方面却似乎已经暴跳如雷,其发言人在被记者问及怎样看待韩森在俄乌开战期间,创作的那些反战歌曲时,接连多次的用遗憾这个形容词来回答,甚至声称华夏歌手韩森的暧昧态度,会将俄乌双峰拖入更深的战争泥潭。

    当然,这样的神发言也是偶尔有之,毕竟歌手对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中,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因为韩森本身自带的热度,却是成功的让许多不关注这场战争的人注意到了韩森,凭空的增添了俄乌之战的热度。

    许多中立客对于乌克兰的态度都很反感,但对于乌克兰官方来说,无论使用什么样的手段,只要能赢得这场战争,那就是好手段。

    但乌克兰这样的态度,显然会让俄国人民对韩森更加喜爱。

    于是就造成了韩森抵达俄罗斯的时候,一度造成了万人空巷的画面,著名的莫斯科红场上,二十多万人齐聚,几乎堪比阅兵时的盛况,在今晚发生。

    倘若不是莫斯科方面派出卫兵维持秩序,再次发生纽约演唱会时候的惨况,并非没有可能。

    而在苏联央视对韩森的演唱会现场进行了实时报道后,整个莫斯科乃至俄国几乎都沸腾了,在互联网上,当现场观众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相关演唱片段发到网上后,无数人都对韩森“感恩戴德”。

    “这将是一张莫斯科的名片,当全世界都在流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时!”

    “韩森的热度是空前的,他创作的每一首新歌都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上霸占各国热搜榜!”

    “华夏微特热搜榜已经出现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了!”

    “霓虹国和美利坚的社交网站上也出现了!”

    “各大搜索引擎上的相关搜索词条已经达到了上千万,太可怕了,这样的搜索人气,也就只有韩森能创造了!”

    “上帝啊,神一般的歌手,他的出现,就是来打破纪录,创造奇迹的……”

    此刻,《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已经在网络上聚拢了大量的人气。

    而在莫斯科奥林匹克演唱会上,韩森的演出则仍然在继续,在无数人热血沸腾的呐喊声中,韩森演唱了《烟花易冷》、《青花瓷》等这具备强烈华夏风的歌曲。

    和过往的演唱会一样,现场的观众竟然也是自发的进行了大合唱。

    这一幕,让包括安德烈和叶夫根尼在内的观众都激动不已,因为这是只有在韩森的演唱会上才会发生的一幕。

    别的歌手演唱会一场最多也就一万人,但韩森的观众却是十倍起步。

    同样的歌曲,不同的人数,所大合唱出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我爱韩森,更爱他开的演唱会!”

    无数人心中都涌起同样的想法。

    因为当十万人合唱出《青花瓷》、《烟花易冷》的时候,所有人都能直观的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然后爱上这种感觉。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这是在独处的时候所感受不到的效果。

    甚至许多人一生中都没有听到过十万人同时在面前呐喊,其震撼程度,比想象中古代战场两军对垒时的呐喊还要震撼人心。

    当演唱会进行到中场的时候,韩森则又带来了一首新歌。

    “接下来,我将演唱一首新歌,这首歌叫《喀秋莎》!”

    舞台上,刚刚唱跳完《比利·简》,引起全场沸腾、尖叫的韩森,坐在地板上,拿起一瓶矿泉水,朝头上浇了一下,等体表温度稍微降下去一些后,在所有人的呐喊声中,韩森继续说道:“这也是我送给脚下这片土地的礼物。”

    台下,有一名脸上有点点雀斑,皮肤白皙,扎着双马尾辫的俄国女孩,一脸惊喜的捂着嘴巴。

    旁边的朋友更是激动尖叫,不断的摇晃着马尾辫女孩:“喀秋莎!喀秋莎!这首歌叫《喀秋莎》!”

    “我知道,我听到了!”马尾辫女孩此刻因为太过激动,眼睛竟然流出了泪水:“我的名字就叫喀秋莎,我的名字就叫喀秋莎!!”

    这句话一出,附近听到的观众都是回过头来,向马尾辫女孩道贺。

    但并没有人表现出太过奇怪和震惊的神色。

    因为喀秋莎本就是俄国很寻常的一个人名。

    其最初的意思,就是俄国人对小女孩的一种称呼,和华夏人对女孩称呼为“丽丽”、“芳芳”、“香香”等神似。

    但对很多老一辈的俄国人来说,喀秋莎却拥有另外一种意思。

    那就是前苏联火箭炮的名称。

    在二战期间,苏联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制造出了一种火箭炮,出厂时的火箭炮炮身上刻着“共产国际”这个词的开头,即“k”字母。

    由于保密的原因,导致前线官兵不知道这种火箭炮的名称。

    于是士兵们就根据炮身上的“k”字母,把这种火箭炮命名为“喀秋莎”。

    这样一来,威力巨大的火箭炮,就有了一个女性化的名字,也就是这无意之举,使得火箭炮的冰冷和名字的美丽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人们喜欢上了喀秋莎火箭炮,流传度也越来越广。

    这种火箭炮在二战中发挥出了巨大威力,德国将士对这种火箭炮印象非常深刻,称它为“俄国大元帅切洛勉的管风琴”,从此喀秋莎成了火箭炮的代名词。

    而现在,除了人名和火箭炮之外。

    喀秋莎即将拥有第三种意思。

    此刻,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并不知道。

    当这首歌曲,一经问世后,在不远的将来,就将成为俄国的第二国歌。

    更是会在近来陷入焦灼的俄乌战场中,给予俄军极大的激励士兵士气的作用。

    每当《喀秋莎》的歌声响起。

    那巨大的号召力,让每一个俄国人肾上腺素激增,那一道道歌声,在每一个让人绝望的瞬间,都能在军中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甚至一度在战场中起到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楼下赫本的重生:天王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