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登基吧!大王!在线阅读 - 第65章主战主和各有目标

第65章主战主和各有目标

    赵泰与郑清之相谈甚欢。

    在交谈中,作为主战派的宋朝丞相郑清之,受到赵泰的影响,确定了自己的执政方略。

    总结起来,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援金、备战、伺机收复中原!”

    在历史上,郑清之在接任史弥远的位置后,也曾经积极主战,推动了“端平入洛”,可惜宋军因为准备不足,加上主和派的掣肘,没有实现“据关、守河、复三京”的目标,反而被蒙古人击败。

    赵泰与郑清之达成共识,认为蒙宋之间必有一战。

    在这个共识之下,所有的计划都是围绕着,为蒙宋战争做准备而展开。

    赵泰认为“端平入洛”之所以失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便是宋蒙联合灭金,宋军配合蒙军攻陷蔡州,灭亡了金国。

    这固然一雪靖康之耻,战术上获得胜利,可战略上却是失败,他也使得宋军入洛时,得不到河南境内,金国残余势力的支持。

    金国虽是异族入主中原,可是百年时间,已经一定程度汉化,而金国境内的百姓,与南宋分离百年,对于金国也有了一定的认同感。

    第二个原因,便是南宋准则不足,赵范、赵葵立功心切,派急于占据河南,接手金国经营多年的潼关黄河防线,仓促出兵进入中原。

    此时中原被蒙古人破坏,宋军训练和准备不足,进入洛阳后发现西京洛阳人口不足三百户,军队无法就地获得补给,后勤又跟不上,作战遂即失败。

    第三个原因,便是南宋内部的问题,意志不够坚定,主战主和左右摇摆,遇见挫折就改弦更张,没有全力去执行一个策略。

    在端平入洛时,四川的赵彦呐,京湖的史嵩之,都没有配合主战派出兵。

    京湖方面能够给进攻蔡州的蒙军,运去三十万石粮草,却不愿运粮给汴京,南宋内部党争,导致没有协调,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赵泰总结了经验,便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他拿到宋援后,便准备回金国,借助宋朝的钱粮,培养自己的人马。

    赵泰觉得南宋“端平入洛”的方略,并没有错,只是执行出了问题。

    因为在蒙古灭金后,蒙古谋臣耶律楚材,立刻向窝阔台呈报《平南之策》,“先谋犯蜀、顺流而下窥江南”。

    在南宋发起端平入洛的同月,窝阔台便召开诸王大会,并对王公们说,“如今中原,西夏,高丽,回鹘诸国尽灭,惟东南一隅,还没有被征服。本汗欲率兵灭之,你们等以为何如?”

    由此可见,蒙古灭金后,马不停蹄的便上马了灭宋的计划。

    因此南宋方面,“据关、守河、恢复三京”的战略,并没有错。

    金国人靠着潼关和黄河防线,挡了蒙古人十多年,南宋如果迅速收复河南,便能加大战略纵深,迟滞蒙军的进攻,使得南宋拥有更多战略纵深,从而挡住蒙古的进攻。

    如果赵泰能够在金国养兵数万,提前准备粮食,那么等金国灭亡后,便能够迅速配合宋军收复河南。

    这样一来就能改变宋军入洛的结局,南宋在战略上,便不会那么被动。

    ……

    蒙古驿馆,刚从史弥远府邸回来的阔端,又出了驿馆,里面的蒙古随从,则已经开始收拾东西。

    现在主战派的主张已经很明确,便是认为蒙宋之间必有一战,主战派希望通过援金、备战,来为将来的战争做准备。

    主和派的主张,也是一以贯之,从秦桧到史弥远就没怎么变。

    他们认为南宋根本打不赢,所以最好不要开打,他们直接跪给蒙古人看,并通过割让利益,来换取南宋朝廷偏安一隅。

    阔端与史弥远会面后,双方达成了一致,阔端配合史弥远,帮助史弥远重回相位,而史弥远担任宰相后,则全力配合蒙古灭金,并将南宋给金国的岁币转给蒙古,换取南宋的安宁。

    “王爷,我们就这么离开临安吗?”耶律铉问道。

    阔端沉声道:“现在南宋的主战派当了宰相,我们留在这里也没用,只是浪费时间。不过,我不会这么走,临走前,本王要大闹一场。”

    耶律铉问道:“王爷准备怎么做?”

    “去礼部!”阔端道:“本王要给宋人下个最后通牒,他们如果不接受本王的条件,由此引发的后果,便都由他们承担。”

    语毕,阔端翻身上马,便领着耶律铉等人气势汹汹的往礼部官衙而去。

    一路上蒙古使团纵马驰骋,惊得行人四散,引得临安百姓纷纷侧目,却又敢怒不敢言。

    不多时,他们来到衙门外,守卫的士卒看见一群蒙古人骑马过来,为首的军官连忙上前阻拦。

    “官府重地,不得靠近!”军官上前阻止,不过却没有多少底气。

    阔端在他身前勒住马缰绳,居高临下的扫视一眼,然后翻身下马,直接一把推开军官,大声喝斥,“让你们尚书来见本王。”

    一大群宋兵,围了过来,却都面面相觑,不敢动手。

    毕竟,大宋长期对外软弱,抗金的名将能被砍头,北伐的丞相能被打死,人头送给敌国,宋军长期受到约束,让他们不敢得罪蒙古人。

    再者,宋朝军队地位很低,万一得罪了蒙古人,朝廷拿他们顶罪可怎么办,所以面对飞扬跋扈的蒙古使团,守卫官衙的士卒根本不敢动手。

    一名军官见蒙古人闹事,连忙跑进衙门,不多时便见一名官员匆匆出来,“王爷这是为何啊?”

    尚书大人听说蒙古闹事,立刻躲了起来,派礼部侍郎出来询问。

    阔端沉声道:“本王听说,杀害我父王的凶手赵泰到了临安。现在本王要求你们,立刻将那赵泰抓来见我,并且同意联蒙灭金,否则一切后果,由你们承担。”

    这样的话,阔端在别国,肯定是不敢说,怕对方一上头,把他给杀了。

    不过,阔端对南宋有一定了解,这是一个对外比较软弱的国家,他们害怕蒙古,即便他再嚣张,他们也不敢拿他怎么样。

    (感谢老铁蓝色的江的1500,书友112的500,书友975的500打赏。)话凄凉的登基吧!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