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乱清在线阅读 - 第十二章 堑壕

第十二章 堑壕

    小栗忠顺一愣,随即一股又酸又热的气息涌了上来,他大声说道:“好,我就留在此地,和贵部共存亡!”

    姜逸田倒有几分好笑,心里说我只是在执行命令,你来个啥劲呢?

    表面上还是很有礼貌,说道:“军务繁忙,到时候只怕招呼不周,奉行大人莫怪。”

    姜逸田,原名姜田,是第四师师长姜德的本家。轩军美国查塔努加一役,跟着姜德抢上传教士高地主峰的那班死士中,就有姜田。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什长。

    回国之后,作为爵帅的地道脑残粉,姜田在自己的名字中间加了一个“逸”字,变成姜逸田了。

    姜逸田带的这个营,出于第四师第十三团,这是个华工团,是亚特兰大战役后入役的那一批华工,打过接下来的“向海洋进军”,并从萨凡纳一路北上,横扫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北弗吉尼亚州,这些仗,虽然不甚激烈,但也算“身经百战了。

    营、连、排干部,却都是轩军的老人,全部都打过查塔努加战役,还有南下亚特兰大的一系列战役。这些仗,都是真正的硬仗、生死仗;这班人,真正是美利坚尸山血海滚出来的,哪里会把东洋人放在眼里?

    当初派到他们营守备小仓城后勤基地,大伙儿想这次到日本是捞不着仗打了,立功受奖啥的肯定轮不到咱们了。谁成想,阴差阳错,轩军征日的第一仗竟会由咱们来打?

    发大财啦!

    小仓城后勤基地的军事人员中,除了守备营,还有一个工兵连。工兵连连长找到姜逸田,要求参战。姜逸田一口回绝,说道:“你们都是爵帅的宝贝疙瘩,碰破了皮,我可担待不起。”

    看到工兵连连长的脸色。姜逸田晓得自己说的这个笑话并不好笑。对方的军阶虽然比自己低,可并不是自己的下属,再说,用到工兵连的地方还多着。于是改口道:“老张你是给我面子,我能不知道好歹吗?好,这样吧,你们在基地里做预备队!”

    工兵连连长往回走的时候,在心里大声问候姜逸田这个小气鬼的各位女性亲属。

    *

    *

    控制住小仓城全城,城里的火势也小了下去,高杉晋作和山县有朋来到了中国军队后勤基地前面。

    两个人不由都皱起了眉头。

    这个基地的围墙是土墙,看起来虽然平整厚实,但并不高,也就一人高一点。不用梯子,一个人踩着一个人的肩膀,轻轻松松地就爬进去了。

    问题是中国军队的防线并不是这道土墙。

    基地是在一个山坡上,坡度平缓,上面原来的树木被完全砍光。整个山坡光秃秃的。

    土墙外挖了三道平行的壕沟,壕沟和土墙之间,壕沟和壕沟之间,距离大约二十五至三十丈左右的样子,就是说,最外面的那道壕沟,距土墙足有一百多丈的距离。这儿,才是中国军队的第一道防线。.ZWwx.ORG

    还有,前后两条壕沟之间,另有纵向的壕沟相连。

    刚开始的时候,高杉晋作和山县有朋还以为,这些壕沟是护城河一类的障碍物。可天底下哪有这种护城河呢?看起来非常之窄,应该可以一跃而过。

    还有,横向的三条壕沟,边沿都整整齐齐码堆着沙袋,不过。这沙袋码堆得也很奇怪,沙袋有两层,上下两只沙袋为“一组”,每隔两“组”沙袋,就会有一个缺口——就是说,这个位置上只有一只沙袋,看起来就像城垛似的。

    两个人恍然大悟:这是防御工事啊。

    就是说,中国士兵呆在壕沟里面,从沙袋的“缺口”处向外射击。

    高杉晋作和山县有朋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防御工事,没办法判断它的防御效果,但看起来似乎是个挺麻烦的东西。

    两人还发现,这个壕沟的走向,并不是笔直的,而是锯齿状的。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要把壕沟挖成拐来拐去的?后来,山县有朋毕竟是陆军将领,先想通了:如果战场够大,可以迂回到侧面进攻壕沟的话,这种设计,能够有效避免大部分的士兵暴露在敌人火力面前。

    当然,这个山坡不够大,只能从正面进攻。

    长州藩的陆军,没有像样的火炮,但通过古拉伯,弄来了几百枚黑尔火箭。这种火箭虽然没有导向杆,但在尾部装了三块稳定螺旋板,使火箭在飞行中通过自旋达到稳定,增加了火箭的准确性,是黑火药时代的最后一代火箭。

    黑尔火箭并非当时的主流兵器,它的准确性虽然较自己的前辈大为提升,但跟炮弹是没法比的,属于“发射后不管”——这里的“不管”的意思,是不知道它会飞到哪里去,“管不来”。不过,如果目标面积够大,比如城池或者整个阵地,对精确性没有什么要求,黑尔火箭还是有一定用处的。

    高杉晋作和山县有朋原先想着,中国军队的后勤基地里面,弹药、粮食、布服,都是易爆易燃的,把黑尔火箭打进去,够运气的话,引爆弹药库,或者引燃大火,这个基地就不战而下了;就算没那么好的运气,至少也可以在进攻的时候,大大牵扯守军的精力,弥补己方缺乏攻坚火炮的劣势。

    但现在的这个格局,基地几乎已在黑尔火箭有效射程之外,这记“杀手锏”暂时是打不出来了。

    只能硬攻了。

    高杉晋作和山县有朋不晓得,这个“壕沟”,有一个正式的名称,叫做“堑壕”。

    冷兵器时代,只有城墙,没有堑壕——完全用不着。

    进入热兵器时代,滑膛枪时期,步枪的射程、精度都非常有限,也不需要堑壕来保护士兵;只有线膛枪出现,步枪的射程、精度都大大提升,才有在和敌人距离尚远的情况下、对士兵进行保护的需要,这个时候,原始的堑壕,才应运而生。

    进入后装线膛枪时期,除了精度和射程,步枪的火力密度也大幅度提升,而在战场上,因为内燃机还没有出现,军队的移动速度,和前装枪、甚至滑膛枪时期相比,并没有本质区别,因此,真正高水准的、近代意义上的堑壕便成为必需品了。

    大规模的堑壕战正是始于美国内战,特别是彼得斯堡战役中,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纵横交错的堑壕,曾经让关卓凡叹为观止。

    美国堑壕战的始作俑者,是查塔努加战役中颇让轩军吃了苦头的那位南军悍将朗斯特里特,然后罗伯特.李将之发扬光大。

    不过,美国内战中的堑壕,只是胜在规模较大,堑壕内部的构造,还很简单,不过一条大半个人的身高的壕沟而已。而关卓凡依据他脑子中的历史资料,大大改进了堑壕内部的构造。

    堑壕的深度,超高一个成年人的身高一个头左右。

    堑壕靠敌人的一面叫做“胸墙”,在胸墙上挖出一个个射击位——就是说,射击位是凹进胸墙的。

    射击位并非从地面、而是从离地面两三个头高度的位置挖起。这样,射击位下自然就留出一个台阶。士兵站在台阶上,枪支搁在堑壕边沿的沙袋上,就可以保持立姿射击姿势。而枪支被沙袋承托,士兵既不易疲惫,射击的稳定性又大大提升,算是最舒服、效率最高的一种射击姿势。

    射击口两边的沙袋高出士兵头部,可以对士兵予以很好的保护。

    战斗间隙,士兵可以坐在台阶上休息,腿部能够伸展开来。

    堑壕的另一侧叫“背墙”,胸墙、背墙都用木架和沙袋进行加固,堑壕的底部,铺上木板。

    *RP青玉狮子的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