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唐朝好地主在线阅读 - 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

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

    立秋过后,日变短,夜变长。

    天也一天比一天凉快。

    八月初七。

    夜。

    登基的前一夜。

    张超一家人已经搬进了紫禁宫,入宫第一件事,张超把紫禁宫,改回紫微宫。

    登基用的冠冕礼袍都准备好了。

    殿内省尚衣局女奉御带着一群局内宫女围在张超四周,为他试衣。尚书局的人手艺非常的高超,衣服袍冠鞋袜等都非常的贴身合适,不大不小刚刚好。

    这些人也是非常辛苦,她们负责宫中皇家的衣服,不但要制作,而且每天半夜就要开始熨烫衣物,等皇帝起来前,就要把衣服准备好送过去。

    衣服熨烫的很整齐,而且熏过衣。

    上玄下赤的龙袍,颜色偏暗,这种色调张超并不喜欢。赤是暗红,玄色,则是先染白再染黑,黑中扬赤。

    皇帝的这套大礼服,其实还是起身周,一直延续到如今,象征的是正统。

    奉御捧来旒冕。

    皇冠严格来讲,不叫冠。

    皇帝戴的叫冕,冕和冠算是两种不同的概念,虽然说这都是戴在头上的物件,但对于帝王而言,含义就带有唯一性和推他性了。

    就好比皇帝自称朕,朕虽然也是我的意思,但除了皇帝其它人不能用。

    冠,就好比我,很平常,谁都能用,甚至连猴子都能戴。

    但冕,则独显尊敬,彰显身份。

    所以加冕、卫冕也就拥有独特的含义。

    冕,天子、王侯、卿大夫才能戴的帽子,说文解字里专门注明,冕,大夫以上冠也。

    帝王冠冕,就是皇冠,皇帝才能戴的帽子。

    这个帽子也一样是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的式样,

    大体由“綖”、“旒”、“缨”、“紞”、“纩”、“紘”等组成。

    綖,就是头顶上那块长方板,前圆后方,寓意天圆地方;旒,就是悬挂在方板前后的那个珠玉帘,一般用五彩丝线穿五彩珠玉串连而成;

    缨,冕板左右垂下的红绸绳;

    紞,有专门用途,也是丝做成的线绳,线绳下端有个黄色绵丸,专用名词叫黈纩;

    纩,其实就是挂在紞头上的玉,谓之瑱,因为两块瑱正好位于左右两只耳朵旁,所以又名充耳、塞耳;

    冠冕如何固定在脑袋上?用一根叫做玉笄的东西,其实就是俗称的簪子;玉笄的两端绕颔下系朱红丝带,这样才能把整个冠冕固定住,叫做纮。

    旒,就是挡在天子眼前的那个珠帘。

    天子冕十二旒,前后各十二旒。诸侯九旒,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戴着冕,前面还有一排珠帘,这是会挡住视线的。

    魏征和房玄龄、马周、孔颍达等一群重臣站在旁边。

    孔颍达做为翰林学士,又是孔圣后裔,他问张超。

    “旒珠垂于眼前,会挡住君王视线,可陛下知道为何一直以来却要挂这十二串旒珠呢?”

    明日就将是登基御极,因此现在开始,大臣们也开始尊敬张超为陛下。

    张超当然也是知晓一这些这旒珠缘由的,不过还是笑着问,“学士定然知晓深意。”

    “旒珠确实大有深意,汉书东方朔列传里曾记载东方朔的一番言语。他曾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水太清澈了就没有鱼,一个人过于苛求明白就会曲高和寡,也就少了信徒和朋友。所以说,做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头上戴个特制的帽子,帽子前面坠上珠帘,正是用来适当摭挡视线的,两耳旁边堵上玉块,正是为了适当降低听觉的。

    蔽明和充耳这两个词,十分形像。

    “陛下可知为何特意要摭住一些帝王的视线,堵塞一些他的耳朵呢?”

    张超明白这也是古人的一种思想体现,要求当皇帝的人,主要精力要用在嘉奖有德之人,忽视和赦免人的小过失,不能苛求完美。这体现的其实是一种中庸之道,凡可不可过于较真。而中庸,正是不走极端。

    该睁只眼闭只眼的时候,也要睁只眼闭只眼,难得糊涂。

    “学士果然学识渊博,一顶冠冕,也能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不过这话确实对,身为帝王,统领万里河山,亿兆子民,应当有选择性的去看,有选择性的去听。目光应当去看到天下的不足之处,看到百姓的艰苦。耳朵要听到忠恳的建议,听的进那些治国的良言忠告。”

    张超几句话,让孔颍达等都称赞不已。皇帝心里能清楚这些,自然是社稷之福。

    明天的禅让大典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了。

    “承乾那边呢?”

    既然是禅让大典,自然就得承乾出面。

    不过禅让大典中,最重要的人却不是承乾,而是奉送皇帝玺绶的行事官,汉魏禅让时是以御史大夫行事,目的除崇重禅让仪式外,亦象征着旧汉官僚向魏朝皇帝臣服。

    而魏晋禅让以太保加太尉组合奉送玺绶。太尉源于东汉皇帝即位礼仪,太保则出身尚书顾命。

    魏晋以后,则各朝禅让基本上沿袭太保加太尉的组合。

    眼下朝中的太师是张超。

    太傅为房玄龄,太保是李靖。

    自从曹丕代汉行禅让礼以来,基本上各朝兴替都以禅让行式。杨坚的隋,李渊的唐,都是禅让而来。

    除了禅让以外,还有一种王朝更迭的方式是革命,不过比较少,以禅让为主。

    “陛下,明天先继皇帝位,再继天子位。”

    这也算是一种古礼,二重即位。

    同一王朝内的继位,一般是先继天子位,再继皇帝位。而禅让则相反,先继皇帝位,再继天子之位。

    皇帝继位和天子继位,是两个阶段,皇帝继位是吉礼,天子继位是凶礼。

    两个新旧王朝交替,两位天子都必然要到场,另外百官也得到场。

    而为了明天的这场盛大的典礼。

    大唐八千多位诸侯,不论年纪老幼,除了在外典兵打仗的,基本上都要到。京中文武百官,以及京外地方上的州刺史以上朝集资格的官员,也都要前来。

    为了这一天,朝廷已经准备了三个月时间。

    如今汉京城里,各道进奏院都住满了入京的诸侯和官员们。

    玺绶是皇帝禅让仪式上最重要的象征物,因此早就选好由李靖和房玄龄两人奉送玺绶。

    “承乾愿意出席明天的典礼吗?”

    “已经派王承恩过去问过几次,但都没准信。一会说来,一会又说不来。”

    张超笑了笑,他能够理解承乾此时的心情,只怕确实是犹豫万分。

    当年他助李世民篡位夺权,当他准备登基的时候,李渊也是不肯出席。最后还是张超过去请人。

    承乾护法之战,迫李世民下台后,李世民也一样的不愿意出席承乾的登基仪式,还是张超用的激将法。

    “派王承恩过去跟承乾说,他出席典礼并做好配合,是之前谈好的协议。如果承乾到时不肯来,那之前的协议自然也就当他放弃了。”

    都这个时候了,再使小性子耍脾气也没有意义。

    长乐宫。

    夜已深。

    可承乾却又哪里睡的着。

    他披衣站在殿前,引颈望天。

    满天的繁星,明天肯定会是个好天气。他多么希望明天会是个恶劣的天气,最好是雷鸣暴雨,狂风大作才好。

    明天,大唐帝国就亡了。

    朕的大唐,朕的帝国。

    自他祖父从隋帝手里接过玺绶,得禅让天下,到如今,不过二十二年而已。实际上,帝国只存续了二十一年。

    唐三世而亡。

    这和隋几乎一样。

    也许后人会干脆说唐二世而亡,根本不把他当成一帝。

    以后他会有什么名号呢?少帝、废帝、哀帝、殇帝、让帝、末帝?

    愧对高祖皇帝,如果高祖皇帝得知他这个长孙,把唐帝国折腾亡了,估计在地下都不安心,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还有远在美洲的父皇,若是他知道自己把他赶下台,最后却只当了两年皇帝,估计只怕是带兵从美洲打回中原的心都有吧?

    是啊,太上皇还不知道这些呢。

    也许自己应当给太上皇写封信,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可这信怎么写呢?

    当初若不是他听信张超的话,起兵护法清君侧,若他不把太上皇赶下台,也许就没有如今的这些事情了。

    这世上,也许唯有太上皇能压的住张超。

    可惜当初他信错了人,他宁信张超,也不信自己的父皇。

    “陛下,夜深露重,莫着凉了。”

    皇后张氏拿着一件批风过来,为皇帝披上。

    承乾对这个怎么都不愿意离婚,宁愿随自己去那遥远非洲受苦,也不肯留在这中原当新朝公主的妻子有些无奈。

    对她,他是真的心情复杂,既有些感动,又还有厌恶。

    “朕的大唐都亡了,着凉又受的了什么。”

    夏花握住承乾的手。

    “陛下,大唐还没有亡,你只是丢了中原,你还有唐国。”

    “什么唐国,不过是放逐海外而已。一个几万里之遥的异域,算什么唐国?”

    “陛下何必如此说,想当年越王勾践不也卧薪尝胆,然后才能率三千越甲吞吴吗?”

    “丢了中原,可陛下只要不放弃,一样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承乾的眼中闪过一抹亮色。

    东山再起!木子蓝色的唐朝好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