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我要做首辅在线阅读 - 第920章 羞愧的高胡子

第920章 羞愧的高胡子

    决定人们行为的不是崇高的道德,也不是圣人教化,而是生存的本能,一言以蔽之,趋利避害,追逐利益!

    唐学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唐学的基础建立在正确的利益分析上。

    金殿上的交锋,清楚的展现出,哪怕以实学自居的高拱和张居正,依旧摆脱不了读书人的浪漫情怀,他们或许是很不错的干吏,可是让他们辅佐君王,宰执天下,还是欠着一些火候。

    这是隆庆最直接的领悟,在感情上面,隆庆依旧重视高拱,可是身为帝王,想要中兴社稷,想要建功立业,最起码让他的天下变得好一些,就必须指望着唐毅,指望着他的唐学!

    “唐师傅,您准备如何完善一条鞭法?”隆庆虚心求教。

    唐毅胸有成竹,“陛下,臣以为清丈田亩是没有错的,一家之主要是连多少家底儿都弄不清楚实在是可笑了。而且这几十年来,皇亲宗室,士绅大户,疯狂兼并土地,真正在普通百姓手里的田很可能不足天下田亩的三成,近年来北方灾害频繁,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如果出现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地主为了维持获利,必定疯狂压榨佃农。眼下看起来佃农还能够生存,而实际上他们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稍微一点变动,就是万丈深渊,破产在即。眼下北直隶大量人员逃亡,就是这个原因。”

    小冰河期的威胁越来越近,各地水旱灾害不断,隆庆是有切身体会的,他欣然点头,“先生,既然清丈田亩是对的,那问题就在征收银两了?”

    “没错,金银本身不是财富,只是财富的符号,如果忽略了这一点,错把户部府库堆满了银子,就当成变法成功,是本末倒置,大错特错。”

    隆庆欣然点头,“吴天成提到农村缺少银子,还有北方缺少粮食,这两条可谓是切中要害啊。”

    “陛下圣明,吴天成主持顺天银行多年,主要向普通百姓,中小商贩提供低息贷款,帮着他们渡过难关,他能有这番见识,也不意外。”

    没有人的本事是凭空来的,光靠着在翰林院里坐而论道,弄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很不错,可是真正落实下去,保证千疮百孔。

    说句不客气的,从翰林院里出来的帝国精英,论起行政能力,能超过韩德旺的也没几个。

    “这就是先生倡导的知行合一。”隆庆突然眼前一亮,“先生,要是在各地仿效顺天银行,给百姓提供低息贷款,如此以来,不就避免了奸商借着一条鞭法,盘剥百姓吗?”

    唐毅颔首,赞许道:“陛下果然敏锐,顺天银行的模式的确可以推行,但是任何银行,都要将本求利,京城冠盖云集,贸易繁荣,货币集中,办银行自然可以赚钱,但是一些中原省份,还有偏远的地方,却是办不起来的。”.ZWwx.ORG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也是一条鞭法最大的漏洞所在。

    “靠着银行是没有覆盖天下的,臣以为还必须建立保护价格,征收粮食。”

    隆庆眼前一亮,“先生请讲。”

    “是这样的,假定某年田赋收入为一千万两,其中有六成是征收白银,四成征收粮食。朝廷就可以用市场价格的一半,低价征粮,抵充田赋,百姓可以自由选择纳银,还是纳粮,如此一来,就把奸商盘剥百姓的路子给堵死了。另外朝廷手里还多了大量的粮食,可以用来支付军用,平抑物价,可谓是一举两得。”

    隆庆听完,突然大叫着:“滕祥,李芳,冯保,你们都给朕过来。”

    几个太监撒腿跑过来,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慌忙趴在地上。隆庆在地上转了两圈,指着滕祥说道:“你就是银行的掌柜的,李芳,你是农民,冯保,你,你就是地方官吏。”

    三个大太监一听,都懵了,李芳鼻涕一把泪一把,“皇爷啊,奴婢没犯什么错啊,您老不能把奴婢赶走啊,奴婢离了皇爷,连狗都不如啊!”

    冯保也吓得体似晒糠,不停偷看唐毅,心说别是这位进了什么谗言吧?

    倒是滕祥,他怕了一半,很快反应过来,试着问道:“皇爷,是不是要像金殿上那样,沙,沙盘推演一下?”

    隆庆点头,三个大太监这才长出一口气,心从嗓子眼落到了肚子里。

    唐毅介绍了自己的设想之后,推演就开始了。首先隆庆发号施令,假定所有赋税徭役加起来一百两,都要从李芳身上出,他只能拿出二十两银子,其余八十两都要想别的办法。他要是在相对发达的地方,直接找滕祥借钱,年息二分,到时候需要还九十六两,而春天的粮价,要比起秋天普遍高三到四成。

    也就是说,李芳可以等到粮价稳定的时候,在卖出粮食,避免急于出售,谷贱伤农。

    如此计算下来,农民几乎没什么损失,银行能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至于朝廷,征收到了银两,十分方便。

    再换一种情况,李芳是偏远的地方,没有银行,只有地主可以借“印子钱”,“驴打滚儿”,利息高得吓人,如果朝廷继续征收银两,他被逼着借了八十两,几个月之后,利滚利,就算是卖儿卖女,也还不上借款,要么被逼死,要么就变成流民……弄得李芳不停擦冷汗。

    隆庆也是心惊肉跳,果然,要是按照张居正的主张,像李芳这般的可怜农民,绝对不会少。

    到时候官逼民反,上了梁山,绝非朝廷之福啊!

    想到这里,隆庆对张居正的评价也不由得低了三分。

    那按照唐毅的办法来呢?

    李芳有两个选择,可以纳粮,也可以纳银,他先交纳二十两银子,剩下八十两用粮食抵充,这时候朝廷需要根据各省的情况,每一省选择五个不同县,计算出平均粮价,作为指导价格。

    如此一来,冯保这个胥吏就没有动手脚的空间。

    假定李芳手里的粮食价值三百两,他拿出一百六十两的粮食,交给朝廷,朝廷付给他八十两,剩下的八十两就作为赋税。

    如此一来,李芳避免了被地主商人盘剥,而朝廷低价拿到了粮食。

    掌握了粮食之后,吴天成提到的第二个漏洞就迎刃而解,军需供应没有问题,如果出现了粮价暴涨的情况,还可以抛出来,平抑物价。

    隆庆足足推演了三遍,几个大太监也渐渐感到了这种方式的有趣,就像是游戏一般,却把枯燥的政务变得生动起来。

    不知不觉间,大家都根据自己的利害选择,不会被奏折上华丽的辞藻,动听的话语蒙蔽忽悠。

    渐渐的隆庆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脸上都乐开了花。

    “唐师傅果然是朕的股肱宰辅,妙极,真是妙极了。”隆庆又迫不及待道:“这个方法已经没有漏洞,是不是可以立刻颁行?”

    “慢!”

    唐毅摇头,“陛下,此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各地的仓库,征收上粮食,能不能储存好,会不会被地方官吏贪墨,还有一些地方道路崎岖难行,如何调运粮食,再有,纳银的部分,由于银两成色不同,涉及到火耗的问题,还有许多可能出现的毛病,臣也难以一一预料。”

    “这个?那师傅以为该如何才能妥当?”

    “臣以为当先由内阁拿出草案,交付九卿科道公议,完善之后,选择几府作为试点,成功之后,再全面推行。”

    隆庆迟疑道:“会不会人多嘴杂,久拖不决啊?”

    “应该不会的。”唐毅笑道:“在三个月之内,就能拿出结果。”

    其实唐毅还是保守了,实际上只用了两个半月,受到各方瞩目的新版一条鞭法,就正式颁行,并且选择了四个府作为试点,包括天津、苏州、兖州,汉中。

    这也标志着唐毅主导的隆庆大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之前无数仁人志士,都想着推动一条鞭法,可是阻力重重,唯独唐毅的方案抛出来之后,几乎没有多少杂音,即便是有,最多也只是建言献策,不敢全盘否定。那些刻薄的言官,也难以找到攻击的借口。

    这并不奇怪,都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唐毅能够成功,当然不是偶然的,他把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出了详细的推演,该堵死的漏洞都堵死了。

    至于真正要被改革的地方,他们也无话可说,比如清丈田亩,谁敢拍着胸膛说兼并土地是对的?再有那些放印子钱,敲骨吸髓的奸商,又有谁敢替他们光明正大鸣不平?

    以往大家都是抓着一条鞭法粗糙的地方,发动猛攻,想要以点破面,唐毅不光把粗糙给修改了,还弄出了四府试点。

    这回好了,即便出问题,也只是四个府而已,大不了停下来恢复旧制就行了,不会产生太多的影响。

    不比不知道,以往高拱自负才略超群,张居正也是有名的干吏,可是和唐毅摆在一起,高下立判。

    这两位都比唐毅年纪大了许多,却显得轻浮冒进,根本不是宰辅之才。

    不少被压制的徐党人员,又跳了出来,上本攻击高拱,对张居正这个反骨仔更是没有客气,每天多则十几本,少则三五本,猛烈弹劾他们两个,要求罢相。

    这一天唐毅正在值房处理公务,高拱黑着脸进来,从袖子里取出一份《乞骸骨疏》,放到了唐毅的对面。(未完待续。)青史尽成灰的我要做首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