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寒门状元在线阅读 - 第二三三六章 祸福难料

第二三三六章 祸福难料

    沈溪跟朱厚照产生嫌隙,这是小拧子、张永等本来跟沈溪颇有渊源甚至想跟沈溪合作的人最不希望看到的一幕。

    但对于朝中更多人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消息。

    早晨发生的事情,到下午时已传到朝野皆知的地步,因为此时朱厚照身边的确没什么秘密可言。

    谁都以为司礼监掌印要以沈溪的意志来决定,但在发现沈溪暂时退出朝堂后,他们感到沈溪不再是威胁,谢迁反倒成为受益最多之人,这点连谢迁自己都没想到,他本在内阁处理奏疏票拟,从梁储那里得到这个消息。

    “……谢阁老,要不您先回家?听说不少朝官想拜望您,似乎是有要紧朝事要跟您商议。”梁储意识到,这是谢迁重整朝廷秩序的机会,虽然梁储跟沈溪关系较为亲密,但始终梁储也是文官体系核心成员之一,很多时候不得不跟着谢迁的步子走。

    若是谢迁致仕归乡,梁储作为文官中的翘楚,有很大几率要承担起内阁首辅的责任。

    谢迁疑惑地问道:“之前陛下不是要提拔之厚担任吏部尚书么?怎还吵上了?就为昨日顺天府之事?”

    朱厚照派江彬到民间搜罗女子,这消息对于权贵来说见怪不怪,好像朱厚照不做点儿胡作非为的事情都不像是他本人,谢迁甚至都没觉得皇帝这么做有多出格,只要不是在民间明火执仗掳掠即可。

    但现在的问题却是沈溪反应那么大,不但将江彬送给朱厚照的女人劫走,甚至主动找朱厚照劝谏,一切都体现出沈溪似乎是故意激怒皇帝。

    谢迁对沈溪很了解,自然会想,这又是沈溪在暗地里布局。

    梁储无法回答谢迁的问题,脸上满是为难之色,并不想过多评价关于沈溪的事情。

    谢迁只能先放下手头公事,准备回自己的小院接见那些前来拜访之人,但他不忘提醒梁储两句:

    “近来介夫意志消沉,似是因为一些过往旧事而烦忧,你回去时不妨见见他,告知他此事,合适的话明日便到宫里来办差,如今正当用人时。”

    虽然谢迁对杨廷和做的很多事有所不满,但还是觉得损失这么一员大将很可惜,这是个可以支撑大局的能臣。

    杨廷和近来一直请假,不但有病假,还有事假,谢迁意识到杨廷和对朝政有些心灰意冷,一来是因为在处心积虑针对沈溪时遇到挫折,二来更重要的则是因为谢迁之前对杨廷和一定程度的排挤。

    梁储行礼:“在下定会去见介夫,跟他详细说明情况。”

    谢迁微微点头,正要走人,突然又像想起什么事情,驻足道:“翰苑中充遂和子充做事勤恳,如今内阁缺人,老夫有推二人入阁之想法。”

    梁储一怔,谢迁此举算是跟他打招呼。

    谢迁所说两位乃是靳贵和费宏,此二人一直在翰林体系为官,如今靳贵刚拔擢为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讲,而费宏则为詹事府少詹事,都算是谢迁通过关系提拔起来的“亲信”。

    但若以二人入阁,却不符合如今论资排辈的提拔规则,因为在费宏和靳贵前,翰林体系内尚有南京吏部尚书刘忠,以及另一位詹事府少詹事却掌府事的蒋冕排在前面,这两位无论从年岁还是声望,都比靳贵和费宏更适合入阁。

    当然这是首辅谢迁的决定,梁储无从拒绝,虽然他在内阁为次辅,但他这个次辅跟谢迁的地位相差太过悬殊。

    问题便在于谢迁是弘治朝阁臣,跟刘健、李东阳等人一辈,又是先皇恩师,弘治朝的一些老人诸如王华、王鏊、焦芳等低谢迁半级的人或许还有资格跟谢迁叫板,梁储在翰林体系中地位足足差了谢迁一辈,话语权方面自然远有不如。

    梁储道:“陛下不问朝事日久,若阁老要推翰林学士入阁,当早日将此事提上议事日程。以圣上身边人传出的消息,经之厚劝谏,陛下答应几日后举行朝议,到那时跟陛下提出来最适合不过。”

    谢迁点了点头:“届时当将司礼监掌印及内阁新晋人选一并定下,翰林院这几年掌诰敕之人轮番更迭,多为内府之人所用,易沦为奸佞之帮凶,此事若在斯时完成,也可少去不少麻烦。”

    虽然谢迁没直接说麻烦是什么,梁储却能理解,应该跟沈溪的干涉有关。

    趁着沈溪跟皇帝亲密无间的关系出现嫌隙,请假回家休养这段时间,谢迁似乎要将朝廷内的大事都定下来,这样即便沈溪回朝也于事无补,到时候沈溪仍旧只是朝中文官的陪衬,不能主导大局。

    ……

    ……

    谢迁匆忙回到自己位于长安街的小院,他那边前来拜见的人已在门前排了十几丈远,谢迁逐一接见,商议之事无非是如何主导接下来内阁、司礼监以及六部衙门等一系列职位更替之事。

    本来谢迁对沈溪的崛起很担心,生怕沈溪会影响司礼监掌印的选拔,对内阁造成极大打击,但随着此事发生,谢迁突然觉得一切又回到自己掌控中。

    梁储则按照谢迁的吩咐,下午离开文渊阁后,先去见了杨廷和,告知此事,让杨廷和来日回内阁帮忙处理事务,同时将谢迁准备提拔靳贵和费宏入阁的情况予以说明。

    杨廷和没有过多评价,毕竟杨廷和也知道自己在内阁中仅位列第三,话语权相当有限。

    梁储从杨廷和府宅出来后,心里觉得有些不安,不由自主让车夫载着他往沈溪府宅而去,准备前去拜会沈溪。

    对于次辅梁储来说,行事没有太多避忌,不跟谢迁一样瞻前顾后甚至连见个人都需要思虑半天得失,梁储觉得事态不寻常,心中便想一探究竟,等到了沈府后才知道沈溪已宣布闭门不见客。

    但梁储没有罢休,让沈家下人进去通禀,最后沈溪亲自出来迎接梁储入内。

    “……本以为之厚你这一病,要卧榻多日。”梁储有意无意说了一句。

    这大概是对沈溪未来一段时间所做事情的一种提醒,既然称病休息,那就要做出点儿样子,不能有客人来你就出门来亮相,好像告诉别人你故意装病,要跟皇帝作对一样。

    沈溪微笑着解释:“在下不过是因为出征日久,身体太过疲惫,方向陛下请了几日病假,用来休息调养,倒也不是病到卧榻不起的地步。”

    梁储点了点头,没将沈溪跟朱厚照产生隔阂的事情说明。

    二人到了沈溪书房,梁储发现原来沈溪正在整理文稿,很多稿件刚写好,墨迹未干,摆在一边晾着。

    沈溪指了指:“这不终于有闲暇,便将一些事情归纳汇总,整理出来,对鞑靼一战起始因由,中间具体细节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书面性报告,回头怕是不少人想知晓。”

    梁储苦笑一下,明白沈溪并不是想出风头,把这些书稿留给史官,而是对朝廷上下有个交待。

    诸如沈溪因何要对鞑靼用兵,带兵进入草原后发生了什么,跟鞑靼人作战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进行的,具体作战情况甚至一些特殊武器装备的使用,都需要详细说明,这也算是对天下人的释疑。

    梁储幽幽叹道:“做官做到你这个份儿上,真是不易。”

    这话倒是梁储的肺腑之言。

    换了别人,或许不理解沈溪,但梁储却不同,因为他看到的是沈溪的兢兢业业,也看到沈溪作为年轻人进入朝堂遭遇的一系列白眼,这些其实跟梁储当年的遭遇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引发共鸣。

    翰林体系中,文官所谓的历练实质就是煎熬,不知要过多少年才可能出头,其中多数人甚至熬不下去而选择外放为官,苦心等候只是为了跻身朝官高层,梁储看起来成功了,但想到自己于朝中面对很多事时的无奈,梁储又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请坐吧。”

    沈溪不想跟梁储探讨太过深入的问题,至于对方是否能理解,并不在他的考量范围之内,因为沈溪知道,就算梁储能力不错,谢迁还是无法将其做为接班人看待,问题就在于梁储跟他较为亲密的关系,会让谢迁对于未来局势产生某种担忧,宁可跳过梁储这个次辅直接栽培杨廷和。

    坐下来后,二人没有谈论当下朝事,倒是叙说起了家常。

    二人同为东宫讲官,说到一些过往的事情,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尤其说到南方士林时,二人更觉亲近,毕竟梁储是粤省人,而沈溪是闽省人,而沈溪当初又曾为梁储的恩师陈献章举行追思会,这又加深了一层关系。

    闲话过后,梁储颇为感慨:“之厚,你这休息的可真不是时候啊。”

    一句话便体现出梁储对沈溪当前遭遇的极大惋惜,甚至让沈溪觉得梁储这是有意往自己靠拢。

    沈溪道:“叔厚兄何出此言?”

    梁储道:“陛下不理朝事,朝廷官员更应上下一心,打理好朝政,免得奸邪之辈扰乱朝纲,如今你却凡事不理,在府上安然自乐,看起来你是清闲了,但若未来朝里出了事,怕有你的罪受。”

    沈溪微笑着摇头:“叔厚兄此言谬矣,有谢阁老,叔厚兄以及朝中那么多能人异士,在下是否在朝堂其实无关紧要,倒还不如在外为官来得踏实自在。”

    沈溪表现出“不争”的姿态,让梁储理解之余,又不免有些感慨。

    梁储是实在人,不会跟谢迁那样想太多利益纠葛,对沈溪的同情流于表面,并不会刻意遮掩。

    二人又谈了一些当下时事,涉及朝廷年底核算和来年预算等事项,梁储对于六部的事情比谢迁更清楚,因为梁储这个次辅前一段时间乃是朝政的实际掌控者。

    沈溪道:“今年府库亏空巨大,不过之前跟佛郎机人的买卖进入最后收官阶段,回到京城后已听闻最后一批银两已往京城运来,到时便可以暂解朝廷用度亏空。”

    “希望如此吧。”

    梁储对此并没有太多见地,便在于他并非户部尚书,只负责朝政顾问之事,甚至他连首辅都不是,这种事是谢迁、杨一清和未来司礼监掌印该头疼,其实本来跟沈溪关系也不大。

    沈溪要留梁储在府上一起吃饭,但梁储却起身告辞,沈溪要亲自送他到门口也为其拒绝。

    在院中作别时,梁储叹道:“之厚这段时间可以好好休整,修身养性,让朝中人明白其实之厚你也是一心匡扶朝政,相信此事过后朝中对你毁谤声会被压下去,你切不可灰心丧气。”

    梁储到底是前辈,就算平时跟沈溪平辈论交,但在说及一些大道理上,更好像是在提点后辈。

    沈溪恭敬行礼相谢,随即又恭送梁储离开。

    等人走后,沈溪不由叹了口气,摇头道:“朝堂岂如你梁叔厚想象的那么简单?你只看到内阁跟翰林院这一亩三分地,而我看到的,是整个大明甚至是未来的走向。你跟我之间到底还是不同!”

    ……

    ……

    沈溪称病休养,对于朝堂上的人来说这借口并不陌生,刘瑾擅权时包括谢迁在内的很多朝官都这么做过。

    况且现在朝中还有一些老家伙称病休息,比如说礼部尚书白钺,再比如说杨廷和跟何鉴,朝中人总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不能到衙门处理公事,但有一点他们无法推搪,那就是朱厚照即将举行朝议。

    当这件事公之于众后,如同沈溪称病不出一样让人关注,便在于朝中人都想去见朱厚照一面,在大明能面圣居然也变成一种稀缺资源。

    沈溪说称病,就真的闭门不出,也有人暗中盯着沈府,却发现沈溪一连几天都没有离开府门。

    倒是谢迁那边在京城内各朝中要员府宅间来往密切,甚至每天他的小院都会有宾客来往,而谢迁也已确定这次朝议商议的内容,林林总总有十几项之多。

    一切便在于朱厚照耽误朝事太久了,回到京城后又是第一次开朝会,谢迁作为文官代表,要将所有上奏的大事都整理出来。

    这天何鉴到谢迁府上,倒不是说他想知道关于朝会谢迁准备得如何了,而是想知道自己请辞归田的事情是否被列入重要议案,除了他坚决请辞外,白钺那边也已快要到病入膏肓的地步。

    按照何鉴对谢迁说的意思,白钺沉疴不起,这次朝议无法参与。

    谢迁很是气恼:“能去的都去,至于沈之厚那小子去不去,是他的事情,咱们这些老家伙莫非还要倚老卖老不成?”

    显然谢迁对白钺不能出席朝会有些看法,在谢迁想来就算最后一次出席朝议,白钺也应该做到善始善终,请辞也得亲自跟皇帝提及,而不是由旁人来传达。

    何鉴感慨地道:“于乔,你没见过白尚书的状况,他连病榻都下不来,每日食宿都需要人照料,基本上是捧着药罐子过日子,岂有力气入朝?”

    谢迁因为过往的一些事,对这种请辞告假的情况压根儿就不采信,最主要还是他对白钺一再向奸邪容让和妥协有极大的不满,毕竟白钺是刘瑾当朝时便已坐到礼部尚书位子上,就算在谢迁眼里白钺不是阉党,也是纵容阉党为恶之人。

    谢迁道:“你不会到时候也称病不去吧?”

    何鉴没好气地道:“我倒是想呐,这身子骨不中用,还要走上几里地瞎折腾,难道嫌命长了?但我希望能在这次朝议中,直接提出让人来接替我现在的职务,之前说让之厚来,现在你不会改变主意吧?”

    说到吏部尚书继任者的事情,谢迁立即开始装起了糊涂,沉默不言,作势去看手里的公文,但何鉴哪能不知道他的意思?

    何鉴道:“于乔,你是该改改对之厚的看法了,这次他跟陛下交恶是什么原因,想必你也该清楚了吧?之厚不惜触犯龙颜都要劝谏陛下,陛下虽然恼怒,但行为却收敛许多,不再做那胡闹之事,甚至遵从之厚建议重开朝议,并形成定制……这不正是你希望看到的吗?”

    谢迁心想:“效果如何还存在一定疑问,同时这何尝不是沈之厚刻意营造的铮臣的假象?”

    显然这会儿谢迁对于朝会并不抱太大的期望,或者说他对胡闹的朱厚照过于失望而对其处理朝事的能力不看好,所以难免会想,哪怕没有朝议,所有事情都按照他的票拟来完成那也极好,最好司礼监掌印一直空缺,一切由他来做主。

    何鉴再问:“现在能够确定之厚不参加朝会吗?”

    谢迁摇头道:“他去与不去,你问我作何?你想知道就直接去问他,这小子做事从来不跟人商议,若他面对事情能跟我商议一番,我至于这么恼他?”

    何鉴道:“算了算了,不跟你多闲扯了,既然之厚已触怒龙颜,莫非你还准备落井下石不成?咱都一大把年纪了,年轻人一代又一代成长,咱见得多了,咱们自个儿不也是从年轻人过来的?那就说定了,此番我请辞,朝会时会提议由之厚接替我的职务。”

    “不可!”

    谢迁断然回绝,“此事容后再议。”

    何鉴当即有些气恼,瞪着谢迁喝问:“于乔,你这是要言而无信吗?”

    谢迁叹道:“吏部乃六部之首,掌管天下官员升迁,若他为吏部尚书,非结党营私不可,现在他年轻气盛旁人已有非议,唯独结党这一块没人提,若让他再授人以柄,岂非是我等的过错?”

    “既如此,不如让其继续留任兵部,既然先皇都认可他带兵的能力,留他在兵部又如何?朝廷也需要这样一个人威慑四夷,以及地方上那些野心家!”

    “你……”

    何鉴气呼呼地指着谢迁,“简直不可理喻,之厚执掌吏部,四夷和野心家就敢妄动了?那你说,让谁来接替老朽?总归老朽没法再在朝中安身立命,这次怎么都要乞老归田!”

    谢迁太过执拗,何鉴没法给他好脸色看。

    我已经是一把老骨头,跟你不一样,我对朝堂没那么大的野心,就想回去儿孙绕膝过几天清静日子,你非要绑我留在朝堂上作何?

    谢迁黑着脸,想了半晌后,一摆手道:“总归会给你个合适的人选,你要乞老归田,没人阻拦。”

    “那感情好。”

    何鉴扁扁嘴道,“若你实在找不到人,老朽便继续推之厚,你自己看着办吧!”

    ……

    ……

    虽然何鉴是沈溪举荐才得以出任吏部尚书,但自打上位以来他一直坚定地站在谢迁这边,但因为谢迁做事太过激进,好像什么事都要经过他的手才行,这让何鉴产生严重的反感,所以对谢迁的态度变得疏离起来。

    司礼监掌印空缺已久,朱厚照又不管事,谢迁现在做的基本就是宰相的事情,甚至比起大明开国时的宰相更有权势。

    这就让何鉴对谢迁也产生一定防备心理,换作旁人为了仕途要给谢迁面子,选择屈从,但何鉴却不需要这么做,他是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位置太过关键,所以何鉴宁可得罪谢迁,也不能完全顺从对方的意思。

    还有一点,那就是何鉴觉得沈溪的确是有能力和担当,觉得谢迁纯属因为傲慢和偏见才会对沈溪横挑鼻子竖挑眼。

    谢迁则对何鉴的请辞丝毫不加理会,他对何鉴说的话也近乎敷衍,打消让沈溪成为吏部尚书的想法后,谢迁甚至没去考虑谁来接替的问题,显然是准备继续采用拖延战术,让何鉴再干个两三年。

    但就在这个时候,谢迁从小拧子那里得到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就是现在正德皇帝开始着手准备给沈溪封公。

    当谢迁听说这消息时,简直以为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文官不能封爵这是自大明开国之初便定下来的规矩,现在沈溪以文官封爵,还是直接封为公爵,这是谢迁怎么都不肯接受的事情。

    “……之厚封公,地位岂不更在老夫之上?”谢迁感觉到一种浓重的危机。

    本来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压着沈溪,但想到沈溪若以公爵之身挂兵部尚书职,朝廷就真的没人能对付得了沈溪,甚至整个大明的军权也将落到沈溪手上,那时五军都督府可能都只是个摆设。

    小拧子趁着朱厚照白天睡觉时,特地到谢迁的小院来通知,对小拧子来说,这件事关系重大,倒不是说小拧子不支持沈溪封爵,而是觉得朱厚照这么做会乱了规矩,小拧子本着谁都不得罪的想法,让朝中文武官员来议定这件事是否合适。

    小拧子道:“谢阁老,这是陛下的意思,已准备草拟诏书,就这一两天的事情了,可能在朝会上公之于众。至于沈大人那边,小人派人去打探过,得知沈大人并不打算出席朝议,要不您去跟太后说说?”

    谢迁非常担忧,生怕沈溪封爵会影响到朝局稳定,但最大的问题是他根本无法干涉皇帝的决定。

    谢迁道:“之厚若被封公爵,大明官场非乱套不可,大明列祖列宗定下的规矩也会毁于一旦……难道陛下想看到大明出乱子吗?”

    小拧子望着谢迁,这种非议皇帝的事情他可不敢做,也只有谢迁可以明目张胆发出如此感慨。

    谢迁又道:“老夫这就入宫……不对,是去豹房面圣,跟陛下陈述此事利害关系。”

    这边谢迁不顾一切要往豹房,却被面无人色的小拧子拦了下来,小拧子满头大汗,急匆匆地道:

    “谢阁老,您千万不要乱来啊,陛下尚未将此事公之于众,小人是冒着杀头的风险跟您老打声招呼,您这么去见陛下,小人岂不是性命不保?”

    谢迁斜着看了小拧子一眼,轻轻摇了摇头,显然在他看来,小拧子一人性命比起大明安定根本不值一提,牺牲掉小拧子正好可以让皇帝身边少几个佞臣。

    这边谢迁执意要出门,小拧子心中暗骂自己多事,然后死死地拉住谢迁的手不放。

    小拧子几乎是哀嚎道:“谢阁老要去见陛下,就从小人尸体上踏过去吧。”

    谢迁板着脸道:“拧公公,你该知道这件事的影响,这也是你来见老夫的目的所在……想让老夫劝说陛下,阻止此事的发生……你现在这番举动又是何意?”

    小拧子泪流满面,痛苦不堪地说道:“小人将此事告知谢阁老,是想让谢阁老有所准备,让朝中上下有所针对,而非让谢阁老不顾一切去面圣……就算谢阁老去了豹房,能保证见到陛下,行那劝谏之举?”

    听小拧子这一说,谢迁瞬间一阵气馁,显然如小拧子所言,这年头要面圣可是个技术活,除了沈溪外,就没听说朝中大臣有随便见到朱厚照的,谢迁不由琢磨开了:“除了沈之厚自己去推脱,好像旁人去了都属徒劳。”

    谢迁不再坚持往外走,小拧子终于可以松口气,结结巴巴地道:“陛……陛下的脾气,谢阁老难道……不明白?陛下跟沈大人出现隔阂,心里肯定后悔不已,现在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收拢沈大人之心……这件事的根源,在于陛下跟沈大人间的隔阂,谢阁老为何非要执迷不悟坚持要去面圣劝谏?”

    谢迁叹道:“除了面圣外,老夫想不到别的方法。”

    “小人能想到啊。”

    见谢迁有所动摇,小拧子赶紧趁热打铁,“哪怕谢阁老去见太后,或者见沈大人也成哪,要不就等陛下将此事公之于众时,在朝会上跟陛下据理力争,总归要跟陛下摆事实讲道理,有必要急于一时吗?”

    小拧子这边又惊又怕,唯恐自己泄露风声被朱厚照知晓,被驱赶离开皇帝身边都是轻的,动辄有杀头之祸。到了这个地步他才明白,两面派不好当,谢迁做事跟沈溪极大不同,完全不顾别人的安危,简直是个老顽固。

    谢迁脸色迟疑,好一会儿才道:“到朝会时再反对,怕是什么都来不及了。”

    “那谢阁老就去见太后或者沈大人。”

    小拧子终于硬气起来,正色道,“若谢阁老坚持要去面圣,小人第一个不答应,小人会千方百计阻拦……谢阁老您莫要怪小人不识相,实在是这件事会让小人丢掉性命……言尽于此,小人告退。”

    ……

    ……

    沈溪即将封公之事,最初只有小拧子跟江彬知晓。

    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件事在京城突然传开,好像有人故意将消息泄露,让天下人知晓。

    谢迁没有去见张太后,也没有见沈溪,此时他还在盘算如何去劝谏皇帝,但左思右想一阵无力,一方面朱厚照执拗的态度他很清楚,一旦决定什么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当初刘健和李东阳怎么倒台的历历在目;另一方面则是豹房守卫严密,正如小拧子所言,他根本没办法面圣。

    随之张氏兄弟也得悉消息,张延龄赶到寿宁侯府见到兄长,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就着着实实将沈溪给骂了一顿,好像沈溪挖了张家的祖坟一般。

    “……他凭什么直接封公?咱兄弟到现在还只是侯爵,就因为出塞去打了一场仗,就可以凌驾于你我兄弟之上?大哥,这口气咱们可咽不下来,必须得去跟姐姐说,让姐姐降罪那小子……”

    张延龄不甘心,嘴里几乎全都是抱怨之辞,没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而张鹤龄这边则显得谨慎许多。

    听弟弟吐槽半晌后,张鹤龄才道:“见到太后,就能让陛下打消封爵的念头,并降罪于沈之厚?”

    “不然怎办?就任由他封公,位在你我之上,以后见了面还要给他行礼?”张延龄咬着牙气呼呼道。

    张鹤龄摇头叹气道:“就算沈之厚不是国公,也是兵部尚书,在朝中的地位依然在你我兄弟之上,给他个国公若是能将兵部尚书的位子给下了,反倒是好事一桩……你想想看,朝廷的国公少了?却有几人能跟你我兄弟相比?”

    张延龄最初只是觉得沈溪爬到自己头顶上,一阵气恼,根本没有细想其中关键,经过兄长提醒,再稍微思虑后,便感觉言之有理。

    张鹤龄继续道:“这件事莫说你我兄弟知晓,朝中那么多人知道,为何这一两天都没见有人闹腾?”

    张延龄想了想,回答道:“大概都在等朝议吧,不就是三天后?这次可是大朝,基本上所有人都会出席,听说沈之厚不会去,旁人只要能下地的都非去不可……这也是咱那大外甥回京后第一次开朝会,都在等着好戏上演呢。”

    “那就是了。”

    张鹤龄颔首道,“现在别人不急,咱们急什么?沈之厚当上国公也不可能身兼五军都督府跟兵部两边的差事,最好将他兵部尚书的位置给剥夺了,届时以祖宗规矩来厘定,莫要说什么功勋,当年于廷益(于谦)匡扶社稷、挽大明于既倒的功劳不远在他之上,可最后结局如何?只要有旧例可循,事情就不会太过糟糕,现在去见太后,只会让太后跟陛下间的矛盾加深。”

    张延龄叹道:“大哥,发现你现在做事瞻前顾后,一点大将之风都没有。”

    张鹤龄白了弟弟一眼,不以为意地道:“你我兄弟掌团营,负责的不过是京城戍卫这一亩三分地,你若要将手伸进朝堂中,怕是自身难保……即便你看不惯沈之厚也该明白,他乃三元及第的状元出身,文官中能超越他的几乎没有,兼之他的功劳让陛下叹为观止,处处以其为楷模……既如此,便要从陛下的信任着手,光靠一股蛮力如何对付他?”

    “总归不能让他当国公!”

    张延龄黑着脸道,“别说咱兄弟了,就算朝中也有人会不服。这次他跟皇上出了矛盾,咱在背后推动一把,来个落井下石,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

    ……

    当沈溪得知自己可能要被封爵时,正在家里书房看书,这消息其实他以前便知晓,对鞑靼之战结束后朱厚照便提过,只是一直没有落实,他也没想到这件事回到京城后会被重新提起,而且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相公,现在城内百姓都在传,说是您马上要成为国公,那以后咱沈家可就是勋贵世家,子孙后代也可以永享荣华富贵了?”

    不但沈溪得悉,连沈家上下也都听到了风声,谢韵儿专程跑来询问,神色间非常兴奋,因为一旦传言为真,意味着她的孩子有可能会直接世袭公爵之位,如此一来沈家不需要靠科举便能发扬光大,沈家的地位也会经久不衰。

    沈溪道:“难道韵儿希望我接受封爵?”

    “这有什么疑问吗?相公为大明浴血奋战,国公的爵位是相公用命拼回来的,那些武将可以,为何文臣就不行?若是相公当上国公,咱沈家就可以扬眉吐气……哎呀,如此一来,真不知将来沈家人是应该从文还是习武。”

    突然间,谢韵儿莫名纠结起来,好像让子孙在文武间做出选择也成为人生难题,需要她这个一家主母来好好斟酌。

    沈溪摇头道:“看起来似乎只是陛下一句话的事情,但其实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关系太多,首先谢阁老那边便不会同意这件事……马上就将举行朝会,我还无法参加,这次朝议会争论成什么样子,让人难以揣度,怕是最后又要闹得个不欢而散。”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谢韵儿好奇地问道:“那相公不想当国公吗?”

    沈溪叹道:“爵位乃是双刃剑,若只是为光宗耀祖,完全没那必要,沈家要兴盛,更重要地是开枝散叶,在中枢和地方广植人脉,同时未来栽培出更多读书人,而不是靠爵位传承,否则最多两三代人必会衰落……朝中权力更迭,会让勋贵牵扯进纷争中,比如成祖靖难,许多勋贵世家便灰飞烟灭,实在非安身立命之首选。”

    谢韵儿似懂非懂,但还是点头:“相公说不合适,想来其中应该有什么道理吧……”

    沈溪望着谢韵儿道:“这次我跟陛下出现一定矛盾,朝中很多人蠢蠢欲动,这次朝会算得上是洗牌的开端,未来朝事我不想过多干涉,咱们还是先过几天清静日子吧。”

    谢韵儿道:“就怕相公在家里闲不住……相公乃做大事者,守在这方寸天地能作何?”

    沈溪笑道:“不是还能陪陪你们么?都说了沈家要崛起最重要的是开枝散叶,这岂非也是家里人最希望的事情?”

    饶是谢韵儿对沈溪的脾性有所了解,听到这话一张俏脸还是难免羞得通红,嗔骂道:“相公莫要在闺房外说此等话,被别人听到多不好意思?”

    “何妨?只要在家里,就是自己的地盘,思虑那么多作何?”

    沈溪微笑着将谢韵儿拉到自己身边来,“这两天有些怠慢韵儿你了,不如趁着良辰美景,你我夫妻恩爱一番,或许还能给平儿再造个弟弟妹妹,让他也多个玩伴。”

    说完,由不得谢韵儿抗争,沈溪已拦腰抱起谢韵儿,往后宅去了。天子的寒门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