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汉世祖在线阅读 - 第336章 怪圈

第336章 怪圈

    刘皇帝继续听取着张德钧关于西京的一些趣事轶闻,上及公卿私密,下至市井民情,刘皇帝也是津津有味,这也是近来他的一种娱趣方式。

    “近来,勋贵们还如此前那般,聚会频繁吗?”看着张德钧,刘皇帝淡淡道。

    刘皇帝说这话时,眼神深沉平静犹如一口古井,深不见底。闻之,张德钧则下意识地佝身垂首,略带小心地应道:“回官家,近段时间,略显沉寂,已然收敛许多,并未在妄自议朝政。”

    “是嘛!”刘皇帝似乎有些疑问。

    “不过,仍不免私会!”张德钧又道。

    刘皇帝脸上掩饰不住兴致,问:“都有谁?”

    “汾阳公药重遇、平原公孙立、始安侯李继勋、马邑侯党进、海宁侯刘光义、广安伯曹元恭,另外,广阳伯赵匡义同样饮宴甚忙!”张德钧道。

    “孙立!”刘皇帝眉头顿时一锁。

    “正是!”

    “不好好地养老,要掺和这等事!”刘皇帝语气中隐隐有些失望。

    张德钧则将头埋得更低下,他当然知道孙立在刘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可出生入死、鞍前马后二十余年的元从老将。同时,也不免心生警惕,连孙立都能引发皇帝的不满,那这满朝上下,还有谁能圣眷不衰?

    “赵匡义?他回朝,可没有多长时间!”刘皇帝仿佛是自言自语一般:“赵匡胤呢?”

    张德钧道:“荣国公入宫当值之外,深居简出,闭口不谈!”

    “这两兄弟,呵呵!”刘皇帝笑了笑,方才张德钧提到的勋贵之中,多与赵家有所牵涉,难免不让刘皇帝多想:“与其兄相较,赵匡义终究年轻了!”

    很明显的是,在网罗关系、培植势力、提升名望等事务上,赵匡义要积极得多。而赵匡胤,位高权重,却始终很低调,锋芒尽敛。

    “把吏部所呈那份奏章拿来!”刘皇帝猛然抬头,朝另外一边的喦脱吩咐道。

    “是!”

    这是一封涉及到内外高官重臣的调动名单,事前也是经过几番讨论,政事堂达成共议,刘皇帝也有授意,如今只差他朱批定论了。

    刘皇帝的目光落在赵匡义洛阳府尹的任命提议上,琢磨了片刻,终是朱笔一挥,尽允此奏。

    “让张雍,将此奏,发还政事堂!”刘皇帝冲喦脱道。

    “是!”

    “符李高折郭这五家呢?”刘皇帝又问。

    这五家,可是当下大汉,最主要也最显赫的五家外戚了。在此事上,张德钧也不敢有任何的隐瞒,似乎不约而同,安分守己,不掺和,不表态。

    但是,这在刘皇帝看来,仍旧不是什么值得欣喜的事情。近些时日以来,刘皇帝也不在不断反思自己过去的政策,过去的行为,有不少收获,外戚也是重要考量之一,不知从何时开始,他觉得大汉外戚,权势影响似乎有些重了。

    “英国公的病情如何了?”刘皇帝突然关心起柴荣了。

    “开春之后,有所反复,僵卧病榻已久!”张德钧答道。

    自从西北还朝之后,柴荣的身体便始终不豫,屡有反复,虽多加诊治,但始终没能痊愈。过去持续十数年为国尽忠操劳,完全是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的,到了这晚年,也沦落到与病魔斗争了。

    虽然早复柴姓,但在很多人眼中,郭柴仍旧是一家,刘皇帝实际也是这么认为的。而郭家另外一位顶梁柱,邢国公郭威,却始终老而弥坚,坚挺地活着,并且活得很滋润。

    考虑几许,刘皇帝道:“做好准备,朕择日出宫,过柴府探病!”

    “是!”

    微闭双眼,刘皇帝靠在躺椅上,脑海中念头起伏。对勋贵公卿,刘皇帝还真没有针对的意思,只要他们奉公守法,花些俸钱禄米供养,也没什么,他们是有功之臣,也值得那些待遇。

    刘皇帝自认,也不是那种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的人。当初之所以厚待功臣,提升贵族地位除了收权大政的一定补偿之外,也是想有这么个与国休戚的阶层,拱卫皇权,维护帝国。

    但是,事物的发展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哪怕刘皇帝是皇帝,君临天下,富有四海。这么多年下来,他发现情况并不如他的预期。

    大汉贵族,尤其是开国功臣、军功贵族,确实在大汉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是大汉帝国统治的基石。但同样的,勋贵们的影响,却不可避免地在扩大,并且有逐渐深入到朝廷上下,中枢内外。m.

    前不久,刘皇帝将大汉中枢及地方各级军政官吏的名单拿来审阅过,并将过去十多年职吏升迁任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明显地发现,勋贵子弟在其中的比重,不可避免地在增加,并且逐渐占据大量的关键位置。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二代乃至三代们逐渐成长的情况下。

    哪怕同样从吏职、勋职做起,有身份的,有关系的,上升也要更加快速,更加稳当。这在开宝年之后,尤其明显,并且已然形成了一种趋势。剩下的,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同勋贵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比之下,走科考的,通过一般吏职升迁的,则要缓慢、艰难地多。而为了提升科考的“质量”,在考试难度以及录取人数上,都有不小的限制,这同样导致了大汉庶族官僚阶层发展的缓慢。哪怕道开宝九年了,士大夫、地主官僚集团,在大汉仍旧处于一种被压制的状态。

    刘皇帝当初之所以要扶持出一个勋贵阶层出来,除了妥协的政治考量之外,也未必没有以“宋”为诫,压制一下文人,以免出现以文制武的情况。

    但事实证明,似乎有些压制过头了,最终,想要国家正常稳定地发展,还得重用文臣。而勋贵阶层的影响与壮大,终究有侵犯皇权的趋势了,这如何不使刘皇帝心生戒心了。

    而这段时间,只通过一些模棱两可的流言,一些尚处高阁的政策方针,就引得议论纷纷,喧嚣不止。这就更让刘皇帝心头不爽了,只是露出一些苗头,有些人就坐不住了,倘若有一日,真因国事之故,侵犯到勋贵们的利益,那又将是怎样的场面,他们会不会联合起来,抵制政策,抵制朝廷,甚至向他逼宫。

    刘皇帝一直都有“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理,而每每想到这些,心里就痒痒的,仿佛有一条毒蛇在噬咬。

    这么多年了,刘皇帝唯一没有改变的,大概也只是对权力无限的热枕与挚爱了。当察觉到勋贵阶层的威胁之后,他也就难免生出异样的想法了。

    所谓削减勋贵俸禄,限制勋贵待遇,也只是表面罢了,本质上,还是在于限制其权力,以免威胁到皇权,动摇皇帝的地位。这其中,外戚 勋贵,则属于最容易引起猜忌的了。

    毫无疑问,赵普是属于庶族官僚阶层的,与那些军功贵族完全不同。当然,他想要出台一些政策,与刘皇帝的出发点,不一定相同,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切中刘皇帝心理,在大方向上与其相符。

    而兜兜转转,到最后,刘皇帝似乎又要走上,扶持文臣,扶持庶族官僚集团的老路上去了。

    这也仿佛就是个怪圈,让人迷失其中,摆脱不得,向左向右,都没有一个真正的出路......芈黍离的汉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