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专家是个贬义词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专家是个贬义词

    沈修德是一只小狐狸,在国子监学了一肚子坏水,忽悠来忽悠去,终于把不瘸腿的把秃孛罗给忽悠瘸了。

    把秃孛罗看明白了眼前的形势:

    第一,大明不缺战马,战马贬值。

    第二,大明严重缺羊毛,羊毛升值。

    结论:养马不如养羊。

    得,回家扩大养羊场,养马的事慢慢来。

    沈修德口干舌燥地送走了把秃孛罗等人,一脸笑呵呵,直至胡濙出现在面前,才收敛了笑意,迎上前说:“胡司业,事办成了。”

    胡濙微微点头,对沈修德说:“这是朝廷机密事,不可外传。皇上说了,只有草原成了羊圈,大明才会永远安全。马场,祁连山、天山就够了,不需要那么多。”

    沈修德担忧地说:“事情恐怕不会如此容易,我听闻马哈木是一个枭雄人物,眼下又有鞑靼在侧,瓦剌不会放弃养马,自断双臂。”

    胡濙打量了下沈修德,缓缓说:“你能想到的,皇上自然也想到了。但你不要忘记了,商学院课业里有一条定律。”

    沈修德瞳孔微微一凝,沉声说:“趋利定律。”

    胡濙背负双手,一双深邃的眼似乎能洞察人性:“现在大明是努力给瓦剌利,让他们通过利来决定是养更多马还是养更多羊,是牧马所得丰厚,还是牧羊所得丰厚。只要给足了他们好处,让他们意识到养羊好过养马,小型部落自然而然会做出选择,当一个个部落跟进的时候,草原的马只有一个作用,那就是看管羊群。”

    沈修德打了个激灵,这是一个长期的阳谋,是一个瓦剌几乎无法破解的计谋,除非瓦剌主动切断与大明的贸易,否则,草原上的羊会越来越多,而战马则会越来越少。

    胡濙看向沈修德,提醒道:“此事只有商人能办,朝廷不便插手。晋商一直在做与鞑靼的买卖,这次朝廷下了禁令,不准任何大明商人以任何方式与鞑靼做生意,不少晋商恐怕会心怀不满,甚至不愿配合朝廷购置羊毛,我说这些,你明白什么意思吧?”

    沈修德皱眉。

    羊毛买卖一直都是晋商垄断,多数都是从大同出关。现在朝廷关闭了与鞑靼的互市、贸易,晋商想要再做羊毛买卖,那就只能去西北找瓦剌了。

    可这一改,就意味着成本陡然增加,路程多了一两千里,时间增加好几个月,但利却没有翻滚。晋商虽然不会因此放弃羊毛生意,但很可能会为了利益,大幅压价,让瓦剌的羊毛以低价售卖出去,继而实现增利。

    可晋商一旦压价,就意味着瓦剌羊毛不值钱,不值钱了,瓦剌不会主动扩大羊群数量,草原也就不会成为大明的畜牧之地,朱允炆想要用羊毛羁縻草原的战略就无法实现。

    为了避免晋商胡来,徽商需要顶上去。

    沈修德明白了胡濙的意思,也清楚了朱允炆的盘算,答应下来:“我这就写一封信给在西疆的父亲。”

    胡濙笑了笑,拍了拍沈修德的肩膀,满意地走了。

    沈修德松了一口气,不成想自己竟然加入到了朱允炆的计谋之中,这件事对徽商应该并无不利,一旦办成了,说不得还能取得皇上的青睐,对徽商是一大好事。

    给朝廷办事,不能图利太多,勉强不亏本,略有盈余就足够了,贪心的话,就会被噎死,这个道理常百业、侯浅浅夫妇应该很清楚,但晋商里面,可不止是他们两个人,万一出现几个生意不小,脑袋不好的,很可能会毁掉晋商的羊毛买卖,转而让徽商接手。

    把秃孛罗是第一个离开大明的使臣团,随后便是帖木儿使臣库雷山、孙恩等人希望离开大明。

    大明没有像帖木儿囚禁傅安、郭骥等人一样囚禁库雷山、孙恩等人,而是准许了他们离开,并附带了一支使臣队伍,带队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被羁押九年之久的傅安。

    傅安这一次出使,携带的使命就一个,哈里答应大明的条件,就给他金矿的舆图,西疆都司将会派遣一支三百人的队伍,入驻金矿,监督金矿的开采,并做好分成。若哈里不答应,那使臣回家,条件照旧,哈里每年该给多少给多少。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为了确保舆图不泄露,傅安将舆图记在了脑子里,只带了一份空白舆图跟随库雷山、孙恩等人离开,前往遥远而熟悉的撒马尔罕。

    值得一提的是,傅安在挑选副使人选时,挑选了王全臻,这个曾经在安全局认过路,串过门,吃过烧烤的家伙,就这样被放了出来。

    傅安在出了京师之后,询问王全臻到底犯了啥事,以致于落在安全局手中。

    王全臻哭丧着脸,全是无辜:“刘寡妇喊我去钦天监看星星,我就去了,然后,然后就被抓了,傅兄,我命苦啊……”

    傅安不相信王全臻的说辞,陪寡妇看星星又不犯法,安全局怎么会抓你。

    王全臻哪里知道安全局为啥抓自己,该死的刘寡妇,都是你们害的,以后谁再喊看星星,我就找谁拼命!

    “王兄,听钦天监说,过两日有流星雨,说不得我们路上还能看到。”

    傅安哪壶不开提哪壶。

    王全臻要和傅安拼命,看一颗流星已经被折磨惨了,这要看流星雨,自己还不被大卸八块?

    库雷山、孙恩不理解大明使臣为什么如此奇怪,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闹,哦,这又要上吊,没找到合适的树又跑回来了……

    相对于傅安的轻松,王全臻的悲惨回忆,库雷山、孙恩却一脸凝重,满腹心事。

    虽然得到了大明皇帝的国书,苏丹哈里交给的使命已经完成,也可以预料,哈里会答应大明的条件,帖木儿国将会多一座金矿。

    但大明展露出来的军事实力与作战可能,却不得不让人担忧。若大明想要攻取撒马尔罕,哈里很可能无法坚持两天,必须早点回去,呼吁哈里重视火器,打造火器军队,此事不能再拖了。

    相对于把秃孛罗、库雷山等人的行路匆匆,朝鲜国王李芳远显得不骄不躁,甚至还有一些长住久留的架势。

    李芳远并不着急回国,反正国内太平,也没有人能惹出乱子,自己好不容易来一趟大明京师,估计这辈子就来那么一两趟,不好好走走、看看怎么行。

    拖时间不走,李芳远并不是想混吃混喝,而是想要学习大明的先进技术,比如农学院中先进的耕作技术、工具,李芳远要求随行官员好好学习,甚至还采买了一些工具。

    对于国子监的教材,李芳远极感兴趣,甚至提出用五百匹战马换国子监所有学院教材,都被胡濙给拒绝了。

    国子监教材虽不是什么绝密,但里面诸多学问并不适合直接外流。

    想学,来国子监。

    没有办法直接购买教材,那就靠脑子吧。脑子是个好东西,朝鲜官员还是有的,分开去各学院参观,然后翻翻教材,看多少记多少,记多少回去写下来多少。

    就这样,在南洋诸国使臣都离开过半时,李芳远还没半点想离开的打算,礼部不乐意了,话里话外催促李芳远早点回去,李芳远这才很不情愿地准备离开。

    朱允炆照例宴别李芳远。

    李芳远对朱允炆很是佩服,尊崇不已,在吹嘘了一番建文盛世之后,转而说:“朝鲜国小民弱,文教不昌。天朝要建孔子学院,可否考虑在朝鲜设置几所?”

    朱允炆婉言拒绝:“朝鲜是大明的友邻,本就修习孔子之道,何必多设孔子学院。若你们想派遣官员子弟、青年才俊修习国子监学问,只需通过国子监的考核便可,朕是欢迎的。”

    对于汉化很深的朝鲜,大明没必要浪费更多教师力量。

    李芳远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已下定决心,回去之后,就搬照大明的教育体系,搭建起一个最高学府,分诸多学院,集全国精英,研究学问、科技。

    随着朝鲜国王带人离开,南洋诸国使臣也纷纷离开,热闹了一个正月的京师,终于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建文十年二月,朝廷财政预算大力倾斜基础建设、水利建设,户部以史无前例的五百万两钱钞预算,力求彻底改变频繁旱涝之地的灾害问题,并命宋礼巡视北方诸多河道,进行清淤、修河、疏浚等安排。

    在瓜分好朝廷预算之后半个月,朱允炆招来了朱文奎、解缙、杨士奇,拉着朱文奎叮嘱道:“大明国大,久居京师必有蒙蔽。朕打算微服民间,由你坐镇武英殿处理政务,内阁辅佐。遇事不决,询问两位先生。若是军国大事,当召兵部、五军都督府共同商议,兼送安全局,密报于朕。”

    朱文奎很是担忧:“父皇,白莲匪徒尚未落网,一旦行踪泄露……”

    解缙与杨士奇也不建议朱允炆此时微服民间。

    奈何朱允炆主意已定,拍板道:“若御史与官员都敢言说实情,朕也不需要微服私访了。不出去走走,怎知朝廷施策是否妥当,百姓疾苦?你们是朝廷重臣,应知晓一个道理,大明要想万民小康,国盛民强,必须了解民情、民意。拍脑袋的决策,只能成为不食肉糜的专家啊……”

    专家?

    什么是专家?

    解缙、杨士奇满是疑惑,朱文奎却已是握紧了拳头。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