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不成气候的发明家在线阅读 - 第2章 醒醒到点吃安眠药了

第2章 醒醒到点吃安眠药了

    两翼各有三名机甲机器人,两名机甲机器人与无人坦克配合。无人机一般情况分成两个双机编队的组合根据情况也可以组成一个四机编队,无人机负责小队空中和高层建筑侦察和掩护以及为己方火炮提供观瞄等。两个双机编队各有一架在小队前低空前执行支援和侦察等任务另一架在高空警戒。

    机甲步兵也是无人遥控机器人。机器人头部有一个小型雷达和四个广角摄像头200倍变焦并具有夜视和红外功能,这个摄像头就是操作人员的vr主控界面。

    机器人的头部就像一个水晶球,只不过材质是厚厚的防弹玻璃。摄像头被保护在防弹玻璃内部。机器人一边肩头扛着一个四联装90mm口径多功能单兵火箭筒,火箭弹可以通过无人坦克雷达制导。另一边扛着一门35mm带弹鼓供弹的榴弹发射器。手中提着一挺6.8mm口径六管加特林机枪,通过弹链连接到背后弹药箱。

    机甲步兵操作员是腰部有个悬吊装置,人员是半悬吊的。脚底下有一个跑步传感器,有光学感应装置,可以判断出操作人员需要行进方向。操作人员收腿会转变为蹲下命令。操作员用力踏地面就会转变为跳跃命令。这种操作方式还可以控制机器人做俯仰和左右摇摆操作。

    传感器再将感应到的操作传达到机甲步兵。经过ai优化后,机甲步兵根据指令做相应动作。操作员手持电子枪,头戴vr头盔。操作起来很像在玩以前的vr游戏。

    机甲机器人和无人坦克最大的不同是无人坦克是全电驱动的,机甲机器人是液压驱动的,不过他们都使用石墨烯电池供电,这种电池具有体积小电量大的特点,是古娲国十年前研制成功的,古娲国早已实现量产其他国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小队无人机是轻型无人机,空重只有三点二吨重,最大起飞重量可以达到四点五吨。可以携带几枚到十几枚导弹、炸弹或火箭弹,拥有一门20mm口径机炮备弹1000发。

    机舱内还有一架小型无人机,飞行重量有十几公斤。可以用于侦查室内或狭小空间情况。外观就像缩小版的轻型无人机,不同的是武器只有一挺6.8mm的机枪和一些探测设备。小型无人机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或通过触摸屏指令控制。剩下就交给ai控制,其他队员也可以获取控制权来遥控小型无人机。

    轻型无人机中间有一个涡扇发动机,通过矢量喷管,在两个机翼和尾部各有一个可以调整喷射方向的喷口。无人机可以垂直起飞也可以水平飞行。

    机翼采用可变后掠翼技术,飞机在低空对地攻击时机翼与飞机成九十度,有利于飞机低速飞行对地攻击。高空高速时机翼向后收缩可以降低阻力提高飞行速度。

    无人机是通过摇杆控制,利用头盔瞄准目标,发射导弹按钮在摇杆顶端,发射时只需要拇指按下即可。

    无人机是由碳纤维为主的材料合成。这种材料轻如塑料却比钢铁坚硬十倍,并且比钛合金更加耐高温。

    叶枫和他的队员坐在后方的信息控制装甲车内。一车十五人一名驾驶员、一名医疗兼后勤、十三名操作人员。驾驶员和医疗后勤人员在驾驶舱,其他人在控制舱。

    一般控制舱排列顺序是前面是四个无人机操作人员。四名操作员围成半圆形面朝向圆外,无人坦克操作员座在半圆圆心位置,后面是三列,中间一列两名,两边各三名,一共八个机甲步兵。控制车有陆地型和空中型两种。

    叶枫他们坐的是陆地型信息控制装甲车。一般前进基地距离前线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距离,基地周围有守卫部队。

    通信是通过量子加密的中微子通信系统。现在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第四代卫星导航系统不仅仅通过卫星获取位置信息。通信信息和敌我识别应答系统中也都叠加了位置信息。这些信息是通过后方分布式信息控制中心叠加实时数字地图综合计算出来的结果。所以比以前的单纯卫星定位技术更加精确。.

    这时的计算机也是使用的第二代计算机叫智能总线计算机。这个计算机是叶枫发明的,专利号是201910674042.6这种计算机总线可以使用各种无线传输设备传输信息。终端只是一个显示和输入设备,所有的计算都是传输到信息中心处理。

    这种方式有三个好处。一是信息中心处理能力强可以很快得出结果回馈给终端。二是敌人获取了前端设备也无法获得数据信息从而保证了信息安全。三是信息中心可以兼容各种计算芯片,所以盎撒子国单个计算芯片计算能力更强的优势也变得无所谓了。更重要的是这改变了操作系统的形态,打破了盎撒子国操作系统的垄断。

    叶枫他们小队和其他小队一字排开向前推进。小队前进前先由无人机探路,无人坦克上的变波相控阵雷达扫描建筑,探测建筑内是否有隐藏敌人或威胁。

    变波相控阵雷达是一种可以同时发射和接收不同波段雷达波的雷达。不仅有普通多普勒雷达功能,还可以红外和夜视成像以及一些遥感技术。当然根据一些波特点和功率问题,有的成像距离较短有的距离长。这种雷达是第四代可变波频分多路雷达,这种雷达也是古娲国率先研制成功的,比起前几代雷达有了质的改变。

    其他国家还在使用第三代目标搜索雷达,这里简单讲一下前几代雷达,第一代雷达诞生于第二次轴同大战时,当时雷达就是简单利用声波发出到反弹回来所用时间来确定距离。即s=ct/2距离等于光速乘以雷达发出电磁波到接收到返回波时间除以二。对对方速度等信息无法测得,而且抗干扰能力极差。

    后来盎撒子国的人想通过飞机携带雷达以提高预警能力,但发现雷达在空中很容易受到地面返回雷达波干扰。后来利用多普勒效应发明了多普勒雷达解决了这些问题这就是第二代多普勒雷达。

    多普勒雷达通过返回波长度变化过滤掉无用返回波,同时还可以根据目标身上返回波长确定对方与己方相对位移速度。多普勒雷达极大提高了雷达抗干扰能力和测量能力及精准度。像有一些预警机上面一直自转的圆形雷达就是多普勒雷达。

    旋转的雷达容易有盲区,后来又发明一种面向四个方向不需要旋转的雷达就是第三代雷达相控阵雷达,全称为相位可控阵列雷达。

    第一代和第二代雷达都只有一对发射器和接收器。相控阵雷达的收发器是多个组成阵列。只要在相应方向上有雷达阵列就能探测,所以我们看到一些驱逐舰上的雷达都有四面,面向四个方向的雷达。

    另外的一些雷达分类,比如米波、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雷达只是根据波长分类;有源和无源是雷达本身发不发射电磁波,有源雷达探测距离远更精确但易暴露自己,无源雷达隐蔽性更强但距离等相对较差,而且相对被动。

    多普勒效应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这理论应用范围很广。例如,现在的彩超、降噪滤波、雷达以及天文学红移蓝移现象等等。多普勒效应简单说就是声波和光波远近相对位移波长会有变化。比如,彩超就是利用器官血流方向和流速产生的不同返回波长来区分,通过加以不同颜色形成彩超图片。甚至第三代和第四代雷达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基于多普勒效应研发出来的。

    叶枫先用雷达扫描一遍附近的建筑,确认无误后通过队内通信说道:“未检测到危险目标,继续前进”。

    这种扫描是可以被隐藏躲避,但无法大量隐藏兵力。一般是隐藏在一些电器或汽车后面,还可以使用电子屏蔽伪装布躲避扫描,但不适用大量隐藏兵力,因为这样会在雷达扫描区域形成一大片阴影区域,这样反而更加容易暴露。

    叶枫看了一下弹药储备、燃油量、液压系统和电机转速等参数。确认一切正常后轻推两个操纵杆,开动无人坦克。不成气候的发明家的不成气候的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