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帝王
临朝的特殊“风土人情”,在北越国看来格外怪异。 堂堂的大临皇帝,后宫里竟然一个女子也没有,全是男人,这搞的什么啊?难不成大临的男人还可以生孩子不成? 确实,大临的男人是不会生孩子,但大临皇族却供有一株奇异的孕果树,男子服用即可如女子般孕育生子。因是天下仅此一株,皇室专用,故也被称为君恩果。 北越国百姓更疑惑了,皇室专用?难不成皇室男人生的孩子比女人好?中原人简直有毛病啊,好端端整这么多幺蛾子。 这事确实说来话长,得追溯到临朝开国皇帝高祖身上。这位高祖出身草莽,于乱世中揭竿而起,与世家诸侯争雄,最终历尽艰辛夺得天下。 而他得以登基的一个大功臣,便是陪伴在他身侧的墨姓军师。这位墨军师与高祖相识于微贱之时,一步步相互扶持,辅佐他争得天下。 高祖可谓爱极了这个与他同性的男人,登基后誓死不愿另立皇后,而是宁犯天下之大不韪,将这位墨军师册封为后。 自然满朝文武反对,高祖却趁王朝新建,百废待兴,旧有秩序被破坏殆尽,新生秩序尚未建立之际,力排众议将爱人送上了与他平起平坐的皇后之位。 而后幸有云游道士听闻此轶事,为高祖用情之深所感,送来天下仅此一株的孕果树,男子服用可孕育生子。 从此百官再无理由反对,高祖也趁此时机下令:临朝皇帝只可娶纳男子,后世子孙该奉此祖训,不得有违。 简直是浪漫至极、只该活在话本里的爱情故事。 宗翕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这故事时,就深深怀疑,他们祖先竟然有如此专情的血液?为何后代却一个没继承到? 高祖皇帝立规矩一时爽,却苦了他后面的子子孙孙。特别是传到宗翕他爷爷文成帝时,格外苦了这位对男人硬不起来,只对女人有感觉的皇帝。 实在没法子,有臣下即刻贴心地给文成帝出主意:嗐,陛下,没事,后宫不能有女人,咱们再在外面修个宫殿放女人不就行了? 文成帝一听,妙啊!既不违背祖训,又不用苦了自己,简直两全其美! 随即文成帝大手一挥,一座恢宏不亚于帝王行宫的宫殿便在紧邻皇宫的位置建了起来,整个帝京都因此扩了整整一倍。 美人在怀,长夜未央,这座全是女后妃的宫殿因此得名“未央宫”。 但这样一来,后宫里那些男妃们就不乐意了:我一个好好的大男人,被你选进宫里,还吃了那个什么君恩果,从此都变得能生孩子了,你竟然不睡我,跑去睡未央宫的女人? 文成帝没法,为安抚这些被迫承受深宫苦楚的大男人们,下令每逢休沐,这些后宫君侍们可同朝臣一样,出宫探望父母亲人。 但君侍们还是不爽,朝臣们也不满文成帝不守祖训,大兴土木修了个大幺蛾子出来。 但还没等他们不爽完,文成帝纵欲过度,挂了。新登基的景熙帝,也就是宗翕他父皇,年轻气盛,志向宏伟。 众臣一看,啊,这回这个陛下应该靠谱! 可还没等他们把心放回肚子里,景熙帝就展现出了他所谓的“宏伟志向”——扩建未央宫,扩!再扩!给我修得跟后宫一样大! 好了,宗翕他爹也是个厌恶男人,只喜欢和女人亲热的直男。 宗翕他爷爷文成帝虽然也只喜欢女人,但面子上总是要给后宫那些君侍们过得去,时不时总得去后宫逛一逛,在皇后那儿歇一歇。 但宗翕他爹景熙帝不干啊,他才不惜得和那些大男人搅和在一起演什么举案齐眉的戏码。景熙帝在位三十多年,就一步也没有踏进过后宫,连他亲自册封的皇后那儿也一次没留宿过。 这下不止朝臣不满、君侍不满了,世家都不乐意了:我们世家好好的优秀男儿,送进宫就是让你这么糟蹋的吗? 景熙帝只好退让一步,大手一挥,宣布下旨入宫满四年的君侍,可自请出宫,得皇帝允许后就可以彻底告别君侍身份,回到宫外当个正儿八经的男人。 至于能生孩子?只要不让男的上,不就生不了吗?没事,照样能娶媳妇。媳妇多好啊,软软的美美的甜甜的,比大男人贴心多了。 景熙帝自觉自己格外体恤这些君侍,还下旨:君侍出宫后能按位分得到爵位,领取自己的封地食禄。 瞧瞧,他多么大度!既是遵从祖训的孝顺子孙,又是体恤民情的贤明君主,他简直就是千古明君啊! 但这一分封,就彻底乱了。景熙帝对来请旨出宫的君侍来者不拒,爵位大把大把地封出去。 世家与朝臣们一看,这有利可图啊!赶忙一个二个把自家嫡子庶子统统送进来,住满个四年又请旨出宫,全当在皇宫四年游了一次。不过就是门票必须吃个孕果吗?小事,没影响,这玩意儿又不遗传的,还不照样传宗接代? 但爵位是真的啊,封地也是真的啊,上赶着的好买卖,百年难得一遇。 得亏这位景熙帝的“贤明”之举,临朝中央国库不断吃空,什么伯什么侯漫天都是。老百姓都打趣,在帝京里随便撞到个骑马的年轻公子,估计都是刚从宫里请旨出来的某某侯。 这场闹剧般的分封,使得临朝自开国以来积攒下的国力逐步被耗空,北方北越国不断联合蛮族南下骚扰,侵占疆域。 有为大临肝脑涂地的忠臣整日以泪洗面,翘首期盼着,期盼着,终于这位景熙帝荒淫三十多年,终于挂在了他五十四岁的寿宴上。 还不是死在寿宴现场,是死在了寿宴当晚寻欢作乐时,放了十几个美人的床上。 那个深宫里的怪胎太子,即位了。 据传,他的母亲是未央宫的某位女妃子,死在了景熙帝的床上。之后在未央宫混到十三岁,才被后宫那位不得景熙帝待见的男皇后收养,立为了太子。 朝臣们胆战心惊,看着这位十八岁的年轻太子,猜度着这位新帝的性情与性向。 元鼎帝宗翕登基的第一件事,肃清闹剧般乱封的爵位,循序渐进行推恩令,逐步收回在外的封地。 第二件事,彻除朝堂贪腐荒淫之风,肃清官纪,举报贪赃枉法者升官受赏,隐匿贪赃枉法者夺官下狱。 第三件事,减赋税,予民休息,大兴农耕。 第四件事,行科举,用良才…… 终于第七件事,众臣目瞪口呆之际,眼皮子一跳,只听那年轻淡漠的皇帝下旨道:彻查两年前温氏叛乱旧案,为枉死的温大将军正名,还其清白,并迎回他流放岭南的嫡子温临安—— 为示帝王怀仁之意,特立温大将军之子温临安为贵君,享协理六宫之权。钦此。 朝堂上文武百官听得一愣一愣的:什么?为枉死的温大将军正名?这都两年前的旧事了吧? 这流放岭南的温临安又是谁?陛下青梅竹马?迎回来封为贵君? 朝臣们虽然一头雾水,但有一点懂了——他们现在这位陛下,不厌恶亲近男人啊!千盼万盼,感天动地,终于!终于来了一位! 而元鼎帝带给他们的惊喜远不止这些,这位帝王以雷霆手段收回爵位与封地,震慑世家,又能以怀柔之策收拢朝中各派,暗以分化。 最终举目天下,竟短短九年间,元鼎帝就控制了这个偌大帝国的一切,无人无事能逃过他的眼睛、他的控制。哪怕底蕴深厚的世家,面对皇室威严亦只能退步不敢僭越。 被两代帝王险些耗空的临朝重现生机,外无强敌敢犯,内无孤苦流民,清明盛世之象已然再度降临这片广袤的土地。 年轻的元鼎帝的名字,也传遍了这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