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305章 大明还有救吗?

第305章 大明还有救吗?

    听到崇祯皇帝提起袁崇焕这个很久没有人敢于提起的名字时,王承恩只能跪在地上,却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袁崇焕这个人,满朝文武大臣讳莫如深,往往不会轻易提起,而对于他的一身功过,更是难以说清。

    袁崇焕,三十五岁考中进士,做了福建邵武知县。

    可是这样的一个文官,却极为喜欢讨论兵法,对于武事更是极为熟悉,常常在遇到退伍老兵时,也会拉着对方一起讨论边塞上的事情,甚至他虽然没有去过边塞,可是却对边塞的情况极为了解。

    像这样的一个人,自然犹如锥于囊中,很快就会脱颖而出。

    天启二年,袁崇焕等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当时广宁之战已经爆发,广宁被后金大军所攻陷,也导致山海关岌岌可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袁崇焕独自一人前往关外查探地形,吃尽苦头后,他回到朝廷,遂毛遂自荐,要大明镇守山海关。

    很快,袁崇焕发挥了他自身的军事才能,他在边关安抚军民,整备边防,先后得到了经略王在晋和大学士孙承宗的赏识,使得袁崇焕迅速得到了升迁,晋升为兵备副使、右参政,率领大军驻守在了宁远。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朝廷罢免后,他迅速率领大军西渡辽河,在短短二十三天后就抵达了宁远,而当时朝廷无人认为宁远还能守住,经略高第和总兵杨麟拥重兵于山海关,拒绝救援宁远。

    然而,袁崇焕却丝毫不惧,他在宁远写下了血书,决心誓死守住宁远。

    他在宁远坚壁清野,清除城内的奸细,还派人给前屯守将赵率教以及山海关守将杨麒传信,声称但凡有一人逃到了这里,便可直接杀无赦。

    在这般堪比破釜沉舟的操作下,袁崇焕成功地将一盘散沙的宁远拧成了一股绳,而当时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守备何可纲等人也都在他的麾下,众人众志成城,在宁远城内血战数日,最终击退了后金军,使得后金军损失惨重,溃不成军,取得了难得的宁远大捷。

    宁远大捷的胜利,也彻底打响了袁崇焕的名头,成为了当时边塞隐隐中的第一人。

    在此战之后,大明朝打算重新设立辽东巡抚,而此位非袁崇焕莫属,然而由于当时朝政被魏忠贤一党把持,而袁崇焕又生出骄横之心,跟大将满桂以及经略王之臣都产生了矛盾,明廷便将二人分开,由王之臣督关内,袁崇焕守关外。

    后来,明廷不再设立经略一职,将王之臣召回,使得关内外尽属袁崇焕管理。而袁崇焕也开始按照自己的设想,派人修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打算通过在辽西走廊以堡垒战的形式,彻底锁死后金的进军道路,并取得了宁锦大捷的胜利。

    在这个时候,袁崇焕与魏忠贤一党的矛盾得到了激化,使得袁崇焕不得不辞官归乡。

    直到崇祯继位之后,袁崇焕才重新被启用,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堪称大权一手在握。

    志得意满的袁崇焕回京面见崇祯皇帝,他迅速放出了自己的豪言壮语,声称可以‘五年平辽’。

    当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辽东战事已经持续了十余年,至今都尚未有个结果。

    崇祯皇帝自然是大喜过望,对于袁崇焕寄予了无限的信任,下令让户部、兵部、工部以及吏部等内外诸事都全力配合袁崇焕,甚至还给袁崇焕赐下了尚方宝剑。

    大权在手的袁崇焕,第一个对付的却不是建虏,而是当时东江镇的毛文龙,密谋将其斩杀。

    对于毛文龙之死,崇祯虽然十分不满,可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袁崇焕。

    直到崇祯二年,皇太极在宁锦之战后蛰伏了一年,他重整兵马大肆攻入龙井关、大安口,并且先后攻下了遵化以及三屯营,还斩杀了明军大将赵率教,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而死,后金大军则是长驱直入直逼京城。

    袁崇焕连忙率军赶回护卫京师,可是却未能得到进城,只能驻军城外同后金大军鏖战,双方死伤极为惨重,而此战之后,袁崇焕却被人弹劾,认为是他放清兵入关,特别是在崇祯皇帝的心里,也失去了对袁崇焕的新任,于是便将他下狱,后被凌迟处死。

    对于崇祯皇帝和大明臣子而言,袁崇焕是一个教训,陈新甲同样也是一个教训,前者不再相信任何臣子,而后者也开始学会了明哲保身。

    至此之时,崇祯皇帝心中其实多少有些后悔,他知道袁崇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时听信了朝廷大臣之言枉杀了此人,而到了今日,却再无一个像这样的人了。

    像周延儒之辈,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同袁崇焕相提并论。

    王承恩心中明白这一点,却不敢说出口。

    崇祯收拾了一番心情,他低声道:“眼下京营的状况如何了?”

    王承恩目前在配合整顿京营,他低声道:“事到如今,奴婢只好冒死禀奏,京营状况实在难以启齿.......”

    原来,在目前大明朝的账册上,京营的兵丁尚有六七万人,可是在前两天经戎政侍郎王家彦按册点名才发现,其中十有八九都是冒领,真正实有官兵人数不足一万人,且这一万人也都是老弱无用之辈,只是充数支饷罢了。

    听到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崇祯皇帝顿时有些发怒,他沉声道:“李邦华在干什么?”

    王承恩低声道:“王大人每日里不眠不休,正是在整顿京营弊政,只是他手中的银钱太少,用处却太多,眼下却有些难以维持。”

    崇祯皇帝整个人几乎都要瘫软下去,他喃喃道:“我大明,究竟还有救吗?”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