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洪武兴明在线阅读 - 第366章 大明衣冠

第366章 大明衣冠

    李善长一愣,这事提出没多久,当时朱元璋也不急,哪想到今日是说要就要。

    而且李善长身为丞相,也不可能亲自去搞服装设计,这事他都交给太常少卿出身的胡惟庸负责了。

    也不知道胡惟庸准备的怎么样,可千万别在皇帝面前再出糗了!

    胡惟庸仿佛猜到了老师的心思,当即上前一步,掷地有声道:

    “启禀陛下!李丞相自接到任务后,便与臣等抓紧商议,如今已经有了一套大致方案。

    还请允许臣等献于陛下观看!”

    李善长一听,这家伙不但有所准备,甚至还将其随身带了过来,心中顿时大为欣慰:

    “干得漂亮,不愧是我最出色的门生!”

    朱元璋听了也很高兴,身子微微前倾,一脸期待的模样,当即便要胡惟庸呈上来。

    朱文正在一旁看了也啧啧称奇,要知道服装设计,要么展现图纸,要么直接上样品,这都不是小东西,胡惟庸还能揣在怀里不成?

    正纳闷间,忽见胡惟庸叫过两个小太监,三人一溜烟的,亲自跑到宫门外去取。

    原来他竟命仆人提前将图纸备好,就放在宫外随时等候。

    如此有备无患,就冲这份细节功夫,日后胡惟庸能爬那么高,果然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片刻,就见两个小太监吭哧吭哧的抬着口大箱子,跟在胡惟庸屁股后面进了大殿。

    这箱子刷着崭新的朱漆,油光蹭亮的几乎能印出人脸,正中间挂着把金光灿灿的大铜锁,一看平时就是爱惜的很。

    光这箱子的卖相,就引得众人浮想联翩,顿时对面藏着的大明衣冠,充满了期待。

    胡惟庸见成功吸引大家注意,心里不免有些得意。

    他先装模作样的整理了下衣装,吊足众人胃口,这才不紧不慢的走到箱子前,掏出钥匙,小心翼翼的打开了铜锁。

    箱子刚打开,李善长就迫不及待的伸长脖子往里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沓制作精美的上等宣纸。

    每一张宣纸上,都用鬼斧神工的笔法,勾勒出一副栩栩如生的华丽衣冠。

    偏偏胡惟庸用的还是十分讲究的“罗纹纸”,这种纸张细薄柔软,韧性十足,看上去与丝织的罗绸相似。

    这种质地,跟宣纸上的衣冠相得益彰,让画儿看起来几乎能以假乱真。

    李善长只是看了一眼,就兴奋的两眼精光直冒,再瞧向胡惟庸时,满满都是赞赏。

    这套图纸制作如此精良,足见胡惟庸是下了大功夫的。

    胡惟庸小心翼翼的捧起图纸,毕恭毕敬的呈到朱元璋面前,殷勤介绍道:

    “启禀陛下!臣等设计的这套衣冠,主要参考的是盛唐衣装,士民皆束发于顶,官则乌纱帽,圆领袍,束带,黑靴…………既能弘扬我汉家文化,又能明等威,辨上下,尽显我大明风范!”

    不得不说,胡惟庸虽然进中书省没多久,对皇帝的心思却是很有研究。

    他搞得这套东西,十分合乎朱元璋胃口,比如束发于顶,是专门区别于胡人发饰的。

    又比如,他在设计中,将官员和百姓区分开,皇室又和官员区分开,等级十分鲜明,旁人只要看一眼服饰,就能知道你是干什么的。

    对于皇权这块,胡惟庸更是重点抓住,比如冕服、通天冠等等大气威武的设计,在唐宋大臣服饰中也多有采用,而胡惟庸却在大明衣冠中,统统划分到皇室专用。

    紫色鲜艳的常服,黑色庄严的冕服,黄色尊贵的衮服,大红喜庆的冠服等等等等。

    这一通操作下来,胡惟庸设计的大明衣冠,不但每一套都特色鲜明,更是着重突出了帝王的尊贵显赫。

    看得朱元璋连连点头,忍不住夸赞道:

    “好!好!好!这套东西,花了你们不少心血吧?”

    胡惟庸越发得意,嘴上却不忘得了便宜还卖乖道:

    “这都是微臣应尽的本分,能为陛下分忧,是微臣的荣幸!”

    一句话说完,胡惟庸才注意到,恩师李善长还黑着脸站在一旁。

    胡惟庸一得意,竟只顾着自卖自夸,忘了把恩师也一并拉上。

    他又急忙开口挽救道:

    “这也是多亏李丞相指点有方,如若不然,微臣还是一头抓瞎,不知如何下手。”

    “好!真是辛苦你们俩了,这套衣冠特色鲜明,美轮美奂,尽显我汉家风范,大家别光站着,也都一起看看,给点意见!”

    朱元璋明显十分满意,一边大肆夸耀,一边命太监将图纸分发到群臣手中。

    朱文正也拿到两张,他仔细瞧了瞧,说实话,单论设计风格来讲,这套衣冠的确十分出众,估计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明衣冠”雏形。

    明代服饰兴起于洪武初年,历经数十年优化,最终形成了独具大明特色的一套服饰体系,也是中国古代保存最为完整的,至今都是历史爱好者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

    对于衣服,朱文正到没什么意见,好看就行,就算是李善长一伙设计的,他也懒得反对。

    谁知道,随着群臣依次拿到图纸,附和朱元璋交口称赞的人越来越多,胡惟庸竟是越发得意。

    他居然特意跑到刘伯温跟前,当面质问道:

    “刘御史,我设计的这套衣冠如何?足以教化胡人否?”

    刘伯温懒得跟他一般见识,干脆随口附和道:

    “胡大人有心了,衣冠美不胜收!”

    胡惟庸这才洋洋得意的哼了一声,又摇头晃脑的跑到朱元璋面前,趁机提议道:

    “陛下!这套衣冠不但可以教化北方胡化的汉人,还能区分胡汉。

    为了避免汉人日后再受胡人影响,还请陛下考虑,禁止胡汉通婚,不许胡人汉化,废除火葬陋习……”

    看那架势,胡惟庸刚刚在众人面前丢的脸,非借机找回来不可。

    只是他每说一句,朱文正的眉头就跳一下。

    这哪里是为了预防汉人胡化,这是要挑起民族矛盾吧?

    偏偏朱文正还真知道,明初中原苦元已久,对元朝和胡人有着很深的怨念,就连朱元璋也不例外。

    老朱还真的实行了一些隔绝胡汉的政策,正是这些政策,导致明代统治下的游牧民族,始终跟朝廷离心离德,最后酿成了大患。常青椒的洪武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