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廢文網 - 历史小说 - 洪武兴明在线阅读 - 第183章 开通商路

第183章 开通商路

    朱文正想了想,又问道:

    “你跟倭国通商,可能跟后村上天皇搭上关系?”

    如果沈金能跟对方直接对话,倒是可以派使者先去摸底试试。

    没曾想,沈金有些尴尬道:

    “我家船队都是在倭国西部沿岸几个城市交易,那里更靠近我国,是足利幕府的地盘,跟后村上天皇的领地并不交界,倒是从未有过来往!”

    原来如此,现在情报还是很匮乏,也不知道倭国这个南天皇,到底是对中国图谋不轨,还是垂涎前宋留下的遗产。

    就目前的形势分析,他垂涎中国的可能性不大,毕竟这家伙自己的国家都没统一,说他想侵占中国,明摆着是痴心妄想。

    不管怎么说,这事等回应天后,还是要找机会,当面给老朱提个醒。

    沈金这人虽然喜欢摆显,办事倒还靠谱,接下来不到一周时间里,沈家船队就陆续从外地运来粮食,平江缺粮的情况终于得到明显改善。

    沈金虽然刚开始是迫于求生欲接下这活,但做着做着,反而心花怒放起来。

    原因很简单,吴军打下平江后,尚未恢复平江地区的对外贸易,俞通海的水师仍然牢牢把守着水道。

    这个时候,其他各大商户都拿不到通关路引,根本无法开张,唯有沈家是朱文正特许经营。

    没了竞争对手,沈金每次出海都是赚得满盆钵体,回来时还能一边摇着小折扇,一边享受其他商家一脸羡慕嫉妒恨的表情。

    在莫大的虚荣心激励下,沈金简直乐在其中,连带着也对朱文正感恩戴德起来。

    其他商人也不傻,慢慢有人打探出其中奥妙,也开始尝试牵线搭桥,走朱文正的门路。wap.

    朱文正来者不拒,只要遵纪守法,愿意纳税,并往平江运粮的商家,他一律放行。

    等到那些商人正式开始办理手续,才发现朱文正对海贸的管理,比张士诚要严格得多。

    他不但要清点货物,还要求所有商船都登记造册,出海的船队规模稍微大一点,甚至还要有少量吴军官兵随船监督。

    这一切都是为了杜绝走私,并防止有商家跟海贼等境外势力勾结。

    对于朱文正来说,这才刚刚开始,等国家正式制定政策时,还要比这严谨的多。

    不然,他申请造那么多远洋战船干嘛?

    除了打仗,更重要的是维护海上商路,保证财源滚进的同时,沿海不会大乱!

    当然,这事还要后面说服老朱才行!

    在朱文正的大力扶持下,很快,平江的商业活动,就恢复了昔日里的活力。

    百姓吃饱穿暖,物资充足,物价稳定,朱文正看着这一切,越发坚定要扫清倭寇的决心。

    因为如果按照历史发展,等朱元璋正式建立大明后,就会发现东南海疆走私猖獗,并且海盗与倭寇相互勾结,使得沿海官民不得安宁。

    为了稳定海疆,朱元璋一面派兵镇压贼寇,一面大修防御工事,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并最终开启“海禁”政策,才换来边疆安宁。

    守不如攻,这是朱文正的理念!

    当然,想主动出击,就得事先准备好本钱!

    在海运繁忙的这些天里,朱文正也没闲着,平江因为战乱和处理了周光远一行人,空出了大批资产。

    朱文正兜里有点钱,也挑好的买了一批,比如平江盛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那些茶田就是很优质的资源。

    常遇春等人有样学样,也跟着买进不少,有了吴军的加入,无形中使得平江环境更加稳健。

    …………

    这一天,朱文正刚刚吃过午饭,孙良运突然急吼吼跑进来,进门就说道:

    “大都督你快去看看!李文忠和杨宪两位大人吵起来了!”

    朱文正一时没反应过来,问道:

    “这杨宪是谁?”

    孙良运急忙说道:

    “杨宪是中书省校检,是吴王钦定前来辅佐李文忠的头号辅官,这几天才刚刚到任……”

    朱文正恍然大悟,突然记起,这个杨宪可不简单,他不但是杨希圣的哥哥,日后更是做到大明左丞相,实属是个厉害人物。

    就连朱元璋也十分看重他的能力,历史上,老朱虽然任命李文忠为浙江省参政,但实际负责人却是杨宪。

    在杨宪出发前,朱元璋曾专门对他说道:

    “李文忠虽然是我外甥,但他年纪还小,没有什么历练,浙江方面的事务都由你做主。如果出了问题,我只拿你问罪。”

    杨宪有了这把尚方宝剑,当然敢跟李文忠吵架了。

    朱文正急于弄清情况,当即追问道:

    “他们为何争吵?”

    孙良运一边擦着额前汗水,一边气喘吁吁的说道:

    “还不是为了举荐地方官的事情……”

    原来在这个时代,朝廷选拔官员,主要有四种途径,即:科举、举荐、学校和铨选。

    科举好理解,但现在兵荒马乱,早就荒废了。

    学校主要是指应天国子监,在地方学校是没机会当官的,而国子监的学生现在又很少。

    至于铨选,主要是吏部和兵部选择人才的办法,凡经考试、捐纳或原官起复具有资格的人,均须到吏部听候铨选,等候任命。

    举荐就更好理解了,直接由中央下到地方挖掘人才,又或者地方自己推荐。

    朱元璋在短短几年内吞并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大量领土,人才缺口相当大,在科举无望,学校又撑不起时,举荐和铨选就变得分外重要。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文忠在治理平江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孙良运的正文会成员。

    毕竟这个学派都是知识分子,心又向着吴军,不用他们用谁?

    但如果只是这样还好,偏偏李文忠还是觉得人手不够用,他这个人又比较善良,对平江当地书生也抱有同情,便一口气又提拔了一批本地文人。(历史事件)

    结果杨宪一来就不乐意了,他出发时,朱元璋曾特意叮嘱,三年内不许任用平江当地文人做官。

    在老朱看来,平江人心不稳,心向张士诚的余孽不少,要是冒险任用,后面乱起来就得不偿失了。

    杨宪这个人能力虽强,性格却很强势,一上来就对李文忠的诸多工作指手划脚。

    李文忠虽说从政不如杨宪,但今年27岁,正是血气方刚时,又是一省大员,自然不乐意被辅官指点。

    两人摩擦几日,终于因为举荐地方官的事情,一言不合,就拍桌子瞪眼,大吵起来。常青椒的洪武兴明